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得那麼糟。
——莫泊桑《一生》
上篇講述了我在新加坡眾多悲慘的「第一次」
但奇怪的是讓我忽視所謂的「不順利」的
竟然是看似沒什麼規劃的城市建設
在這裡,可以打破建築設計者的思想束縛
又可以平衡人們生活的需求
走過這麼多地方
新加坡是我唯一可以肆意迷失其中,無需查找路線的國家
01

甘榜格南區
甘榜格南區是新加坡穆斯林的聚居區,也是文物保護區。融合了馬來文化和伊斯蘭文化
蘇丹回教堂和哈芝巷就位於這個街區
由於暈機前一晚很早就睡了,不到六點醒來,發現同住的有兩個姑娘也起了,原來她們因為信仰早上六點需要做禱告,沒有打擾,靜靜出門,開啟探尋新加坡之旅啦
沒有刻意要去哪裡打卡,一路五顏六色的屋子吸引著我,無意間的轉角處,一白色城堡般的建築展現在我面前,原來是新加坡有名的清真寺——蘇丹回教堂

蘇丹回教堂(清真寺)建於1928年,是新加坡最壯觀的回教堂,白牆鑲嵌著金色的縫邊,細緻的花窗雕欄卻不失硬朗的線條,優雅又添貴氣

沒有信仰的我,不敢進去感受那種虔誠,在對街的屋檐下,默默祈禱:願世界和平

附近的街巷裡隱藏著各種有著時尚新潮的店鋪,其中哈芝巷(Haji)最為突出

設計師們儼然已把哈芝巷當成自己的領地,任意潑墨,肆意揮灑,雨天的小巷簡直可以拍一部文藝大片

02

小印度
當地泰米爾人的族裔社區,在許多方面類似於印度,猶如印度的縮影
濃烈的辣椒和香料氣味預示著已經踏入小印度。走時別忘了帶一包印度咖喱,品嘗一杯香濃的拉茶,並在身上留下特有的印度紋身
從哈芝巷走去小印度區時會路過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露德聖母堂,這是一座新哥德式教堂,設計模仿了法國盧爾德的同名教堂

恰巧去的時候遇到小印度自身的屠妖節,大街小巷張燈結彩,美不勝收

屠妖節是印度的一個傳統節日,又稱為萬燈節、印度燈節,一般在10月末到11月初舉行。

空蕩的街口仿佛來錯了地方,看到了另一面的小印度
斯里-維拉瑪卡里雅曼興都廟是這條街區最神聖的地方,特殊的彩繪門樓是典型的南印度建築風格,塔樓上推砌著許多神像、聖牛及戰士

赤腳站在對面的人們會自覺地雙手合十,跪下祈禱,那種儀式感不僅僅用虔誠兩個字可以形容的

行走在街頭,來自視聽嗅各個方面印度式的衝擊
周圍是獨具特色的濃郁色彩的建築
土黃色的明亮溫暖熱烈,靛藍色的沉鬱冷淡寧靜

兩側賣的是琳琅滿目的各種服飾,花環,銀器
濃濃的咖喱味從街巷深處飄來,各色各式的香料也爭相要占據你的嗅覺

03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坐落於城市中心位置,以其濃厚的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成為博物館中的佼佼者
從小印度出來,遇到一對歐洲老夫婦,詢問我如何去國家博物館,查找了一番手機地圖,決定一同前往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不算太大,有6個永久性陳列館,主要展現14世紀以來新加坡的生活及風俗習慣的演變過程,特別是華人早期移民的生活


還有歷史館和4間生活文化館,和傳統美食、時尚潮流、攝影技術和電影戲劇4個主題,它們從各個角度呈現今天新加坡民眾的生活


雖然需買票,但整個博物館的服務還有設施都極其完美,沒有浮華的裝飾,但往往直擊人心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是我最喜歡的博物館之一
你能想像嗎?這些才是我用了半天時間瀏覽的地方
新加坡是我用腳步衡量出來的,真心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