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 了協助滿足本地農產品需求,以及培養年輕一代農業食品方面的專才,新加坡國家初級學院(National Junior College)設立新農業科技設施,這在新加坡的校園尚屬首次。
室內種植、戶外菜園,甚至是溫室,國家初級學院的這個農業科技設施,由校方、新加坡食品局和本地初創公司聯合設立,種植各種蔬菜和豆類。

國家初級學院
(National Junior College)
身為國家初院校友的新加坡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在出席國初校慶50周年時指出,新加坡農業食品領域人才需要具備相關技能,來協助這個行業轉型。
馬善高說:
「
國家初院的新農業食品設施將讓年輕一代置身在新型農業科技、城市農業和新科技。他們將有機會制定出革新方案,並探討怎麼持續生產本地食品。
」

同樣作為合作方的Life3 Biotech創始人林新傑說:
「
部分嘗試種植的農作物以後,當我們同本地或本區域商業農場夥伴一起擴大規模後,我們希望能把部分食材,加入我們的食品生產設施。我們接下來也會在本地設立第一個試驗廠,也獲得政府機構的支持。
」
這所農業設施也讓其他學校學生有機會同國家初院學生合作,以發展新加坡的農業食品。目前新加坡有13%的蔬菜由本地農業生產。
新加坡土地面積小,超過90%的食品都是從國外進口的。但是,這並不代表新加坡沒有真正的農業,事實上,作為城市國家的新加坡,農業上更加注重先進技術的運用,為了更好的發展農業,新加坡的學校還推出了農業專業文憑!
新加坡院校在農業方面所做的努力!
推出首個農業專業文憑
新加坡第一個農業專業文憑是共和理工應用科學系開辦的名為「城市農業科技專業文憑」(Urban Agriculture Technology)的選修課程。學生須用兩年半時間完成。
課程已於2018年6月開學。為配合課程,共和理工學院專門設立了「農業科技實驗室」,引進多種包括垂直平面栽培及水耕等目前業內實際使用的室內農業種植系統,打造親力親為的實踐學習體驗。
符合條件的成人,若想轉行或精進農業科學技術,也可報讀此課程。
用科技解決農業局限
新加坡貿工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曾指出,本地超過90%食品進口自國外,這使得新加坡不得不密切關注國際食品供應的動向。

不過,科技解決了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問題,將栽種轉移至室內,再利用各種控制系統掌握生長環境,從而提高效率,產出可供更多人食用的優質食品。
「
天時、地利、人和是成功的三個關鍵詞,我們目前有了適當的地點和時機,將來便能通過努力,擁有所需的人才,為國家甚至整個區域帶來福利。
」
本地農場「農民」負責人何家偉指出,新加坡氣候與環境和世界其他國家不同,但目前還缺乏自身的農業知識網絡,對培養人才不利。
「
年輕人對現代農業所知不多,造成他們許多在入行後不久便半途而廢。若有機會讓他們系統地學習本地農業知識,對人才培養將大有益處。」
「農民農場」打算推薦一兩名行業新人上此課程,並且不排除為他們支付學費的可能。原本有新人進農場,我們只能靠自己來教他們知識和技術,新課程解決了這一問題。
」

也有學生表示:
「
本地目前缺乏農業人才,但這是一個正在發展的領域。如果我可以掌握專業技術,便有望成為行業領軍人,擁有穩定的職業生涯。
」
新加坡學校的課程設置向來是根據市場需求來的,農業雖然在新加坡產業中的占比較低,但是一直都有著重要的地位。一直以來,行業中都缺乏專業人才,這次推出農業專業文憑,也是針對市場需要。
新加坡農業重創新
新加坡因為土地面積小,所以無法像中國一樣進行大面積種植,但是沒有自己的農業,純靠進口則會陷入到被動地位。那麼新加坡要怎麼發展農業,靠的就是深深烙印在骨子裡的創新精神!
1、租地
新加坡的農業用地將由農民競標獲得。競標者可以列舉自己提高生產率的方案。除了構想,他們的出價高低也是政府考慮的因素。鑒於高技能的農業勞動力的匱乏,政府將資助農民的農業研發。
此外,還有一些土地是採用租賃的方式,獲得使用權,比如新加坡的農業科技園。這些農業科技園都是由國家投資,經營者付租金使用。
2、垂直種植
垂直種植是利用立體空間,把一片土地的利用面積,以倍數增加,使得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其種植方法有土培,基質培,水培,霧培和魚菜共生。室內種植必須利用人造光,室外種植的因為疊得很高,也通常會選擇利用人造補光。新加坡的大型農場之一國華科藝農場率先在新加坡推出垂直耕種蔬菜的技術,優化農場土地利用。
3、都市農業
「都市農業」是大都市中、都市郊區和大都市經濟圈以內,以適應現代化都市生存與發展需要而形成的現代農業。科技依託型模式是指在農業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發揮科技研發推廣優勢以促進農業旅遊發展,新加坡發展農業科技園就是典型。
現今,新加坡的農業科技園已成為集農產品生產、銷售、觀賞於一體的綜合性農業公園,園區展示國內外先進農業科技成果,每年吸引近600萬旅遊者。
4、都市農場
新加坡政府也積極鼓勵都市農業發展,利用高科技種植蔬菜,希望提高糧食的自給自足。除了科技園種植蔬菜,也有越來越多國人透過空間分享活用,在住家種植自己的蔬菜,快樂地當起「都市農夫」。
新加坡都市農業體現在家室內農場、自己種、高科技等三個維度、從而滿足都市人對農產品的日常需求。
5、高科技農業園
新加坡都市農業主要是現代集約的農業科技園。農業科技園的基本建設由國家投資,然後通過招標方式租給商人或公司經營,租期為10年。
這些農場應用最新、最適用的技術,以取得比常規農業系統更高的產量。這些新技術包括自動化、工廠化,通過集約選育達到遺傳性狀改良以及病業柱制、飼料的基本分析及選擇和水處理再循環系統等。
現在,新加坡資助創建的這些具觀賞休閒和出口創匯功能的高科技農業園區,已經形成完整的都市農業體系,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提高食物供給的自給程度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