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一家顧問公司預估,2022年至2030年之間的全球探險旅遊市場份額,會增長15.2%。(路透社)
作者 王震宇
最近幾則受關注的新聞,都同旅客到國外參與探險或極限活動有關。
上個月一名新加坡男子在攀登珠穆朗瑪峰時失蹤,最近也有兩名新加坡人在南非劃獨木舟遇險喪命。
上周,五人乘坐泰坦號潛水器前往鐵達尼號遺址後失聯,搜救人員幾天後發現潛水器殘骸,斷定泰坦號發生「災難性內爆」,全員罹難。
上述事故的發生實屬不幸,但實際上,參與任何極限活動在某種程度上都有風險。
然而數據顯示,越來越多人喜歡在出國時參與至少一項類似活動,以致這個被稱為「探險旅遊」(adventure tourism)的趨勢日漸受歡迎。
美國一家顧問公司預估,2021年全球探險旅遊市場份額約為3900億新元,2022年至2030年之間還會增長15.2%。
本地媒體詢問七家主打冒險旅遊的旅行社後則發現,在疫情趨穩,旅遊業逐步恢復後,這些活動的預訂量增加了,有業者還說,預訂量增幅高達35%。
三大因素讓探險旅遊成旅客新寵

探險旅遊新加坡旅行社提供的行程配套,包括到尼泊爾徒步行。(Trail Running Nepal 提供)
探險活動種類繁多,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幾項,還包括笨豬跳、高空跳傘、滑雪等,旅行社提供的行程配套則涵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尼泊爾徒步行(trek),遠赴馬國和印尼登山等。
① 主流景點不再入流
或許在經歷疫情後,許多人對出國遊玩有了不一樣的看法,與其每次都買東西吃東西,到旅遊景點打卡,不如來點不一樣的。
喜歡在旅行時尋求刺激的人們為什麼越來越多?旅行社Beyond Expeditions創辦人鄭偉傑這樣解釋:
「我相信這是因為更多旅客對主流的觀光旅遊感到厭倦,更傾向探險,希望在旅途中獲得前所未有的體驗。」
② 以不一樣的視角看世界
除了找尋熱門景區以外的另類選擇,能在探險的過程中拍攝到獨特的風景,想必也是很遊客嚮往的。
許多提供笨豬跳或高空跳傘的業者,也會全程拿著運動攝像機記錄旅客的體驗。
有些人收到錄像後會收藏多年,不時播放,再次回味的這難忘的經歷;有些人則會第一時間分享到社交媒體平台,與親友分享這個鮮少有人敢接觸的活動。
③ 將「人只活一次」精神奉行到底

探險旅遊瑞士滑翔傘體驗。(紅螞蟻攝)
最後一個原因相信也是愛冒險的旅客最能認同的:
探險旅遊和相關活動是人生清單中,必須完成的其中一項。
一名承辦探險活動的新加坡旅遊業者說:一些人參與探險旅遊,是為了把身體和思維推向極限。
即便明白會有一定的危險性,還是有旅客願意放膽嘗試,一些旅客甚至認為,探險活動越刺激越冒險越好。
《金融時報》的一篇專題報道舉例,冰島的法格拉達爾火山在2021年3月爆發後,下來10個月竟迎來超過35萬人前往探訪;紐西蘭白島火山在2019年爆發造成22人喪命,短短兩天後就有許多旅客紛紛表示,有意到附近的市鎮走一趟。
有趣的是,探險旅遊所涉及的風險不僅不會形成阻礙,對消費者來說反而是一個賣點。
「奢華的冒險」——沒錢免談?

探險旅遊韓國仁川的高空滑索活動。(海峽時報)
探險旅遊活動的另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旅客往往需要支付的費用不低,泰坦號潛水器乘員每人收費33萬新元就是一個例子。
紅螞蟻去年底到瑞士玩滑翔傘,不到30分鐘的體驗就需支付近300新元;剛從紐西蘭旅遊返新的小夥伴也透露,她在當地嘗試高空跳傘,費用約600至700新元。
上述金額還不包括記錄整個過程的攝像費用。
據《金融時報》報道,有美國業者提供到南極的住宿體驗,要飛到那裡有各種方式和選項,其中一個「南極留宿露營」配套,旅客飛到那裡住一晚就回國,要價6萬5000美元(約8萬7800新元)。

探險旅遊業者提供遠赴南極的露營配套,一晚要價6萬5000美元。(網際網路)
至於許多探險者心目中的終極目標珠穆朗瑪峰,一名來自奧地利的導遊也說,旅客想攀登珠峰,正是因為其中的危險,他提供的「頂級探險配套」價格,包括專業攝像服務在內可高達21萬7000美元(約29萬3200新元)。
有句話叫「要錢不要命」,但在「探險旅遊」的世界裡,更像是「要玩命不能沒錢」。
出發前確保身心已準備就緒
無論有錢與否,專家還是建議旅客,在出發展開探險之前做足預防措施。
國際SOS指出,探險旅遊帶來的風險,關係到個人體質,也取決於旅遊目的地特有的各種風險元素,如地形、氣候,以及野生動物等。
「在出發前,旅行者應評估他們的個人能力、醫療狀況,並把活動類型納入考量。」
以個人體質而言,不管是上山(急性高山症)或涉水(減壓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都會有風險。

探險旅遊旅客出發前也應確保自己的體力能夠負荷,必要時可先進行一些基本訓練。(海峽時報)
如果需要登山,就應確保自己的體力能夠負荷。新加坡旅客可先進行基本訓練,如爬樓梯、跑步,或到武吉知馬山步行。
除了體能上要做好準備,旅客做好心理準備。打個比方來說,個別旅客如果受了重傷,除了影響自己,也可能影響同行的旅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