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綠化真的很誇張,全島綠地率超過50%,綠化覆蓋率達到70%。用地圖俯瞰新加坡,全都是綠油油的。

1970年代,李光耀提出「綠化島」的概念,希望新加坡能在短時間內重新變綠,綠化運動在市區、新鎮、社區建設公園、綠道開始大規模實施。
1989年,綠道網絡的初步構想誕生,並於1991年納入Green & Blue Plan。希望藉助公園連道系統,連接原本散落在城市各處的各類公園,優化城區內的低效用地,成為市民的休閒場所。
2005年新加坡的建設目標,由原本的「花園城市」轉向「花園裡的城市」,城市綠色環境從「好看」轉向「好用」。

2021年新加坡政府公布的《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計劃在2030年把新加坡的植被覆蓋率再提升到一個更高水平。新公園將增加130公頃,自然公園將增加200公頃、公園連道延長至500公里,目標是讓每戶家庭步行10分鐘就可抵達公園。

新加坡的城市綠化並不滿足於整體綠色的面積,他們開始設計讓花園及綠化帶生長在縫隙里,與混凝土並存。從平面到垂直,甚至還有摩天綠化。

造型奇特很高很高的建築上爬著一層又一層的植物。遠遠看上去,新加坡就像遊戲世界中的一個小世界,有領土意識的植物是這個小世界的主人,人類則是為他們服務的打工人。
著名的Parkroyal on Pickering酒店,就是垂直綠化建築的代表作。垂直花園和空中花園讓它宛如16層樓高的大樹,綠意盎然,成為牛車水一帶的亮眼地標。

Oasia酒店外牆用綠植裝飾外牆,綠意盎然。它整體的綠色容積率高達1100%,層層而上,在建築中劃分為無數空中花園。

Marina One的建築里充滿了綠色。各種繁茂的綠色植物遍布在這65,000平方英尺的廣闊空間中,高達13米的水簾傳來清新流水聲,涼風習習,就如在園林中一般。

由英國著名建築師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NTU地標No.1,The Hive,更是誇張,從裡到外都是草!草坪屋頂延伸到地面,人可以自然行走,而絲毫不會覺得在爬行屋頂。

Cecil寫字樓在牆壁、陽台、窗戶、屋頂、棚架等地方種植攀緣綠植,形成了一面綠牆。拿下新加坡建築師協會和國家公園聯合舉辦的「空中綠意」大獎,併入圍世界建築師年會「年度園林項目」大獎。

濱海灣花園園內18棵高聳的超級樹,上面成長著垂直花園,超級樹上種植超過162,900種植物,包括超過200種鳳梨屬植物、蘭花、蕨類植物和熱帶開花攀緣植物。

綠得養眼的新加坡,會更加吸引人們在這裡定居、生活、工作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