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新加坡面積700多平方公里,
不到北京市面積的二十分之一;
人口500多萬,
也不到北京人口的四分之一,
各種資源缺乏,連淡水都需要從外國進口,

新加坡
新加坡卻是繼紐約、倫敦和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
全球第三大煉油國,以及世界電子工業中心之一。
所有的這些成就與新加坡採取的教育的成功是離不開的,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新加坡的教育就適合個人的發展,
相反新加坡的分流教育是世界上做好最極致的。
將分流做到極致的教育
我介紹新加坡小學教育並不是要強調新加坡的小學教育是多麼成功,
而是要介紹一種將分流做到極致的教育。
這種分流教育從國家的層面來講是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避免了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現象,
但卻極大侵犯了個人的權利。

新加坡的分流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借鑑了西方教育,尤其是英國的教育。
新加坡的小學教育也是六年,從7歲到12歲,
在小學四年級也就是小孩10歲的時候會根據學生的成績等來進行分流,
這是第一次分流,
成績好的進入天才班(Gifted Education Program,簡稱GEP),
配備更好的老師和資源,學習的內容也比普通學生要多要難,
之後的小學兩年每年根據學生考試成績重新分班,成績好的學生會接受更為優質的教育。

天才班
在小學六年畢業後,所有學生都要參加小學離校考試,
根據考試成績進行第二次分流:
一小部分成就好的學生進入直通車學校,
這部分學生不需要參加中考,
直接高考上大學;

直通車
一部分成績中等的進入普通學術或者普通技術初中進行學習,
針對不同的目標進行教學,
大部分普通學術或者技術的學生都進入理工學院或者技校,
少部分成績非常好的普通學術初中有機會進入高中才有機會考上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
這種將分流進行到極致的精英教育就是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測試和考試,
從中選出所謂的精英,再給這些精英提供最優秀的教育資源;
對於普通的大眾,教會他們生活技能就行。
這種分流教育能夠培養出大師嗎?
這種教育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實現了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對其中的接受教育的個體遭受了巨大的壓力,
10歲時的分流就會讓人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
一次考差了後面的路就會越來越難走。
這種教育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個人充分實現自己的夢想,
而是為國家的發展提供各種人才,
個人在其中並不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只是國家發展的螺絲釘而已,
唯一的區別就是長一點的還是短一點的螺絲釘。

螺絲釘
當然,這種分流教育讓新加坡經濟發展迅速,不得不說是一種成功,
但是這種殘酷的分流教育對於生活在其中的孩子是快樂還是痛苦,
就不得而知了。

實驗班
國內的中小學教育也逐漸在朝著新加坡教育的分流教育前進,
雖然沒有那麼多名目繁雜的學校和班,
教學內容差距也不會那麼大,
但是實際上也差不多了,
各種實驗班其實就是新加坡的天才班的另一種說法。

北大博雅計劃
並且有一點已經走到新加坡的分流教育前面了,
就是中國在大學之後還在推行各種各樣的XX班或者XX計劃,
其實就是再進行一次分流而已。
新加坡的分流教育對大部分普通人並不友好
新加坡進行如此精密的分流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質量跟其他沒有採取類似分流教育,
並且文化相近的地區如香港、澳門等並沒有太大的優勢。

香港
享受了各種優質教育資源的優等生教育雖然在世界上排名前列,
但這卻是以放棄大部分人接受這些優質教育資源的代價獲得的。
新加坡採取的教育制度並不是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教育機會,
反倒是人為增大不同人接受教育的差距,
實際得到的結果也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巨大。
亞洲新聞台有一期節目就是將新加坡不同學校中的學生集中到一起談話,
可以明顯看到不同學校的學生有完全不同的精神狀態。
(視頻地址:新加坡正在進行的「優生學」計劃
https://www.iqiyi.com/w_19s1l3lmi1.html)

優生學計劃
或許,這個世界所能提供的教育本質上都一樣,
新加坡的分流教育只是扯掉了遮羞布,
把血淋淋的現實展現我們面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