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眼中,除了天才兒童,身為成年人似乎習慣了將小學生們看作「能力尚淺」。但新加坡的小學生們,卻通過他們在學校課堂學到的知識,不斷突破我們對小學生的認知!

最近,新加坡一所學校帶著孩子們去社區組織了一場活動,在參觀聖路加老人護理中心期間,學生Mohamad Syafriy Ilham和他的同學們產生了一個想法——我們怎樣才能幫助那些輪椅老人更容易地進行日常活動?
在與老年人的交流中,他們觀察到傳統的桌子與輪椅的設計不相容,這是一個很大的不便。這個想法一直沒有離開他們的腦海。在老師的指導下,經過大量的努力,一個可摺疊的桌子誕生了!它被設計成安裝在輪椅上,並根據居民的需要進行調整。

這些讓學生和社區都受益的經驗是創新與企業(I&E)應用學習項目(ALP)的成果。例如小學的這一計劃,學生有機會與社區中的人們互動,觀察他們的需求,並就問題提出創造性的問題解決方案。
現在上小學六年級的Syafriy說,這段經歷讓他開闊了眼界,無論年齡大小,他都可以幫助改善他人的生活。
培養未來的技能
發現問題很容易,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努力探索和技巧。
在小學四年級時,齊華小學的學生參加了Make-The-Change計劃,他們被要求進行頭腦風暴,並通過一項社會活動來測試他們的創新想法。他們提出海報、遊戲,甚至是可以推廣他們的社會事業的產品。
小學四年級學生Chew Yee Yxuan說:「我很高興能和我的小組成員一起製作產品,並把它帶到老人中心去獲得反饋。」
小學五年級時,他們被介紹了產品創新和構思技術。他們當中的一些人被進一步引導去執行他們的業務和產品創新,這些創新被提交到諸如Tan Kah Kee Young發明家獎的競賽中。這些年輕學生開發的的精彩產品之一是一款專為老年人設計的記憶卡遊戲,讓他們保持思維活躍。
這種設計思維過程幫助學生批判性地思考問題,學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且敢於為他人的利益採取行動。

「我的孩子更願意為她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她也更善於觀察和並保持好奇學習心。」齊華小學一位五年級學生的母親Noor Hayati Bte Haris女士分享道。
「我明白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無論任務多麼艱巨,我們都需要堅持不懈。當我長大後,我可能需要和我其他不認識的人一起工作,所以我需要學習如何在團隊中工作。」五年級學生Sharrwin Senthil Kumar說。
為生活灌輸價值觀
當你深入研究重要的事情時,人們通常會改變想法。當學生們與遇到挫折的人們交流時,同理心就是一門人生課程。
因為受到啟發,Sriram Raghav和他的同學們寫了一本故事書《Shoe Koala》,並講述了一個學習讓自己置身其他人的考拉的故事。Sriram與他們在崇正小學的同學分享了這本故事書,希望他們也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實現同情和感恩的價值觀。

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他的父母也感受到了他的影響力。他們發現了Sriram和他的朋友們在一起工作時表現出的熱情,並為看到這些孩子成為更負責任和積極的社會貢獻者而感到自豪。
這些年輕的創新者提醒我們,年齡不是關鍵因素。相反,這是一種關注問題和想法,並敢於付諸行動的優秀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