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北上廣,你選香港還是新加坡國際學校?
隨著中國家庭財富的增長以及年輕一代家長的崛起,越來越多的高知家庭將目光放在孩子長遠的未來。
高凈值人群對子女教育的期望,已從傳統意義上的「提升學歷背景」、「找到高薪工作」,到如今追求孩子全面素質發展的提升。
越來越多聰明的家長選擇國際學校作為「跳板」,幫助孩子創造更有利的前期條件。而自從「家門口」留學變得火爆後,香港和新加坡的國際學校就成為家長們最喜歡比較的兩個地方。


新加坡和香港的國際學校均提供AP、A-Level、IB等國際課程。國內不少家長很苦惱該如何進行選擇?
身份 | 香港VS新加坡
首先,各位家長如果考慮去更近的香港國際學校,那要清楚香港國際學校只接受港籍和外籍身份的學生。內地戶籍的孩子要到香港上學,需要家長辦理香港身份(可以通過優才/高才/專才及留學方式去申請),然後申請孩子的「受養人」簽證,孩子才能享受香港的教育資源。
新加坡就沒有這麼複雜。從國內去到新加坡讀書的中國學生在新加坡默認外籍。不需要特意轉換身份,只要孩子足夠優秀,不用發愁收不到新加坡國際學校的offer。

學費 | 香港VS新加坡
以加拿大國際學校為例,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的學費(港幣):

新加坡加拿大國際學校(新幣):

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G1-G3一年的學費是174,000港幣一年,新加坡加拿大國際學校G1-G3一年的學費是36,670新幣一年。按照現在的匯率,新加坡加拿大國際學校的學費比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貴一些。
雖然香港國際學校的學費低,但是家長們想要入讀香港某些國際學校,可能要花幾十甚至幾百萬港幣購買學校債券。這還不是自願的,是強制性的,比如新加坡國際學校(香港):

新加坡國際學校就沒有這類強制性要求。新加坡國際學校會有等待池,越熱門的學校越難排隊。比如新加坡東南亞聯合世界書院,競爭對手多,流動性小,入圍這所學校後,進入等待池排隊的時間就會比較長。
中文 | 香港VS新加坡
香港國際學校學習中文使用的是繁體字,與香港不同,在新加坡國際學校,學生們都是學習簡體字。
很多孩子在內地學的都是簡體中文,因此當中國家庭申請去香港讀書時,繁體字便是孩子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所以不少家長就會特別在意。
新加坡不少國際學校在低年級階段都推出了雙語教學模式,如新加坡美國國際學校、史丹福美國國際學校、加拿大國際學校,旨在培養兒童的口頭和讀寫學術的語言技能,進一步加強他們的第一語言,避免孩子因為長時間使用英文而丟失自己的母語。

多學習一門語言,了解不同語言之間的文化差別,不僅可以增加孩子認知的維度,他們的多元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也就培養起來了。
陪讀 | 香港VS新加坡
香港陪讀與新加坡極為不同,來港讀書,默認學生或是其家長擁有港籍身份。
港籍學生需內地籍家長前來陪讀,內地籍家長需要辦理探親簽證,或家長通過申請香港優才、專才計劃或香港研究生留學等方式,獲得長期留港的資格。
而新加坡政府為了確保孩子擁有正常的學習、生活及安全問題,給予陪讀的政策。新加坡政府要求從2023年開始,前往新加坡留學的3歲至16歲的外籍學生,必須由其父母或監護人陪讀,陪讀證申請人身份必須是孩子母親、外婆或祖母,另外還需要新加坡公民或者PR做擔保。

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認可國際學校的教育模式,一方面是因為家長面對傳統的「填鴨式」教育,逐漸看到了應試教育的缺陷;另一方面是家長們覺得孩子的個性化發展很重要。他們希望,教育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思維、責任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只是單單的考試能力。
家長們選擇國際學校,希望孩子能全面發展,以便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