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留學,很多小夥伴都很嚮往,而對於眾多留學國家的選擇中,新加坡成為了一顆炙手可熱的「新星」。
坡坡由於自然資源匱乏,所以一直都很注重人才,對國內的教育更是「苛刻」,尤其是在中小學教育方面,先後推出各種實用課程以及線上學習平台,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

坡坡的課程設置可以說是種類多樣,比如中學的課程就分為語言類課程、數學類課程、科學類課程、人文科目以及其他科目這些大類。
除此之外,有些中學學校還開辦了電腦編程、中醫、應用學習(ALP)等課程。其中應用學習課程(ALP),將媒體概念和讀寫能力融入語言和美學課程,讓學生自己成為創意媒體製作人,鼓勵學生利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來解決現實問題。

新加坡小夥伴強調「終身學習」的理念,這裡的學習不止單方面指技能的提升,也意指學校、老師和家長們,對於如何教育孩子的這個方面,也需要「終身學習」。
自從前年開始,新加坡教育部開始在62所中小學校推廣「學生學習平台」(Student Learning Space),經過近一年的試推行之後,收效明顯,到去年年中,所有中小學、初級學院和高中的學生都可藉助這個網上平台輔助學習。

美雅中學是參加試驗計劃的學校之一,已在數學和社會知識等人文科目的教學上,採用新加坡學生學習平台的資源。
新的網絡平台能讓教師減少搜尋教學材料所需的時間,而採納新平台所提供的多元材料來輔助教學,也讓學生有更豐富的學習體驗。
——美雅中學校長
「學生學習平台」提供的學習資源將涵蓋新加坡學校各年級所有主要科目,包括語文、數理、人文、體育、美術和音樂。教育部每隔幾個月就會更新平台內容。
這個平台針對的是新加坡中小學、初級學院和三年制高中,讓學生隨時隨地掌握由教育部和學校教師所設計、同教育部課程相輔相成的數碼學習資源,按各自的興趣和進度,自動自發地學習。

對於學生來說
這個學習平台收錄了視頻、動漫、遊戲、討論題及測驗等資源,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可藉助平台獨立複習,或與同學合作完成教師指定的網絡作業。
對於老師來說
該平台同樣也是一個教學工具,老師可以平台上的資源為基礎,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學生量身定製學習計劃。老師也可利用平台即時查看學生輸入的答案,清楚的掌握學生對某個課題的理解程度,並當下給予回應。

以英文課為例,學生對直喻、隱喻以及擬人化手法的概念的理解程度在哪一個層級?英文老師會在學習平台上留幾道相關選擇題,學生回答之後,老師會通過平台查看全班的答題情況,從中得知哪道題的答錯率較高。
上課時,老師就可以重點針對學生的弱點講解,並設計相應的作業,鞏固所學到的知識。

學習變得更有趣
學生在平台上回答問題,作答後能直接知道答案是否正確。同學之間也能互相給彼此反饋。這樣的互動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
除了通過平台完成老師設計的練習和課前準備,學生也可以在平台上閱讀其他的學習資料,達到隨時在家自習的目地。

在新加坡東源中學(East Spring Scondary School)英文教師盧素欣就利用這個學習平台來進行教學,讓學生認識各種比喻手法。她負責的中三年級的學生,在上課之前就已經在平台上完成她所設的幾道作答題。上課時,她做針對性的講解。
在這之後,她還利用孩子們感興趣的流行歌曲設計課堂作業,加深學生對課上內容的認識。學生在平台上輸入答案之後,也能同步獲得組員們分享的意見,相互學習。
對教師來說,平台很實用,老師能夠通過設定的題目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在班上,有時很難兼顧每個學生的進度。通過平台,我也可根據不同能力的學生設計題目,能力較強的學生可完成較多任務。
——盧素欣
參與試驗計劃的中小學目前只是試用平台的基本功能,以及部分已上載的資源。過去幾年來負責為網絡平台開發學習資源的教育部課程規劃與發展司,以及學生髮展課程司,將根據學校的反饋,同政府科技局(GovTech)合作改進平台,才正式在所有學府推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