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正在播出恩施風光,他說,好地方,我們回國後找時間去走走。想走的意願可不止才說的一個,比如國內的就有新疆、西藏。可每每出去旅行,他總會言不由衷說,我不怎麼想走,是陪著你才走的。
今年三月原本他又得陪著我去義大利、南法,疫情的不可控,計劃落空了。隨著新加坡疫情減輕,我倆出門漸漸的多了起來。
八月,去了宏茂橋市鎮公園、東海岸公園後,又去了武吉巴督市鎮公園,俗稱「小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新加坡的小桂林自然遜色了。但是,那天兒子見到我發的照片還是驚訝:沒想到新加坡還有這種地方。
這個公園由廢棄的花崗石礦場改建而成,四通八達的小徑,綠樹成蔭,巨大的岩石、陡峭的山壁倒映於湖面,景致頗像中國桂林的風光,於是在新加坡就有了「小桂林」之稱。


一隻大蜥蜴從水裡探出身子,緩緩地爬上橫臥於湖中的枯木。湖邊撐著紅陽傘的的中年夫婦,樹蔭下年輕人左顧右盼,拿著手機玩自拍,成了我眼裡的風景。
相距不遠的自然公園,也有類似的湖光山色。蜿蜒的步道,行者很少。密林深處,更顯恬靜。陽光透過樹枝,落在步道上如頑童一般歡呼雀躍。


藍藍的天,白雲悠悠,繁茂的樹木,綿延起伏的山坡,綠草如茵,還有散落的民居,風景美如畫。公園有提示,禁止喂養猴子,不過我們沒有見到。
地鐵經過紅山站,我們特意下了車,但沒出站。這個粉色的網紅打卡地,我曾經獨自來過。


隔幾天又出去玩,萊佛士坊站下了地鐵。


緩步至新加坡河。但見岸邊林立紅色屋頂的餐館,彎曲的河道上架起的白色橋樑,幾組雕像,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熟悉的沒風景?可我還是情不自禁的定格美好的場景。





芳林公園是個很小的公園,其特別之處是有一個演說者之角,為新加坡唯一一處批准經由向國家公園局註冊個人資料的新加坡人聚集及示威的地方。

旁邊的一高大的建築物,造型特別,那立體綠化更引人注目。

珍珠山城市公園,建在山頂的水庫周圍。經過有些陡度的台階,於高處平台落座時,林間有跳來跳去的小松鼠,趕緊抓拍,卻很是決絕棄我們而去。

中峇魯街區並不大,發展於1936年,是英殖民政府興建的第一批公共住屋,2003年,新加坡政府宣布中峇魯為保留區。經歷了戰火,仍然完整地保存下來的組屋,有著與眾不同的建築外觀,它的一磚一瓦,將永久成為新加坡歷史遺產的一部分。

因曾經流連於此,沒有再次探訪歷史古蹟,主要是奔中峇魯市場而去,吃午餐。讓人驚訝的是市場裡有了醒目的塗鴉。


疫情中的新加坡公園,還有限制的區域。即便是正常的日子也少有人活動的公園,同樣拉著隔離帶。新加坡科技設計學院附近的公園,我隔三差五的會走一次。樹木、草地、池塘……空曠、寧靜,非常愜意之處。尤其是雨後,芳草萋萋,空氣格外的清新。

面向大海,視野寬闊。那天也是在附近吃飯,獨自帶著寶寶走了樟宜尾沿岸木板路其中一段。


勿落蓄水池,比較閒適之處,去過許多次。那天帶著寶寶和老師又去了。只是不巧,行不久,天下起雨。仨躲雨在一個亭子裡,斜風細雨,不時挪動位置。好奇的寶寶,伸出小手,用手掌接雨水,煞是可愛。


對了,那天我們成了雨神,下午去游泳池,好端端的天竟然又陰沉,下水不久就上來,回家路上下起了大雨。

行走在城市森林中,放鬆心情,那街邊的植物、民居的花草角,不時會映入眼帘,賞心悅目。





八月間,行走的地方大多是短期來新加坡遊玩者不太會探訪之處,我們有的是時間,慢慢的用雙腳丈量這個島國,於平凡中尋找新奇、在日常里發現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