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媽的話
孩子們下周一(6月29日)就要全面複課了。
許多家長的心還是懸著的,對於全面複課,總有一些疑慮。辣媽之前報道過學校上課的情況(參見:明天複課,娃最愛的體育課終於開啦!學校還做了哪些準備?),這次,我們也來聽一聽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的心路歷程,了解一下新加坡停課、複課的決策背後的動機和原因,也許我們就能夠更加理解,也更加放心。
學校停課?還是不停課? 這是教育部長王乙康過去半年數次面臨的最重大的抉擇。

日前,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在接受聯合早報的採訪中,談了他從今年1月以來應對疫情的心路歷程。
越簡單越有效
凡是重大決策與宣布,教育部做出的決策無一不在風口浪尖上被眾人審視。
農曆新年假期過後,教育部第一次感受到家長要求學校停課的壓力。這種壓力在3月學校假期時達到頂峰。

儘管當時社區病例不多,有感於其他國家病例飆升,教育部在3月假期結束前宣布,所有在3月學校假期開始後出國的學生和教職員工,都要履行14天的缺席假。「那時候有些老師也嚇了一跳……決定相當辛苦,但是大家都配合了。」

他認為,在捉摸不定的疫情面前,易於理解的簡單政策與透明的溝通方式,是爭取社會各界理解的不二法門。
「你有什麼考量,儘量跟家長解釋,跟學生解釋。有時你的考量不完美,但是我覺得透明一點,講多一點,人家是會了解的。」
「有時我們思考的層面太多,不同的角度也太多,就變成你的決定太過複雜,人家就不明白。對老百姓來說,不明白可能簡直就等於沒有政策。所以政策需要越簡單越好,尤其是危機的時候更加重要。

無論是關不關學校,延長居家學習或提前放假,或者是每周輪流返校的安排,除了參考醫療專家的建議,王乙康坦言,即便在教育部決策層,也有很多不同的聲音。
但是當局是基於數個實際考量,決定分階段複課。他認為學生長期不到學校,影響會很嚴重,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況且,本地每天的社區病例已呈個位數;而開學得配合復工,家長才能放心工作。
贊學校靈活應變 感謝學生家長理解配合
王乙康說:「很多高級職員就覺得應該延長居家學習。他們覺得居家學習行得通,可以繼續做,但我自己的感覺是,老師累了,家長更累,所以讓大家休息一下,就把年中假期移前到5月。」
阻斷措施期間,他會召回個別在家辦公的高級職員,一同在教育部的大會議室開會做出決定。「我要看到他們的表情、聽他們的聲音語調,以及觀察他們是否對自己所提出的評估和建議有信心。」

儘管不常關注網民在社交媒體的留言,不過王乙康會特別留意公眾寄給他的信件,以維持對民意的敏感度。最多的時候,每天會收到200封來自家長的電郵。他在採訪中也多次高度讚揚教師團隊靈活應變及強大的凝聚力,並感謝學生與家長的理解與配合,那期間收到的負面反饋反而比平日少。
從這次疫情的處理上,王乙康再次堅定了自己的理念,即一個高素質的教育制度是縮小弱勢群體與精英階層差距的有效工具。「你一關學校,最吃虧的就是我們最低收入的家庭。因為有資源的家庭,他們有辦法補習……甚至把老師請來住在家裡。」

他慶幸政府早在2018年成立跨部門「提升」工作小組(UPLIFT),著重通過不同項目維持教育公平性,推動社會流動。疫情期間,學校大門依然為有需要的孩子敞開,並成功吸引到一些長期缺席的學生開始回到校園。
王乙康堅信,如果效仿一些國家長期停課,可能會對學生造成相當長遠的負面影響,甚至導致他們淪為「失落的一代」,最終形成社會危機。 「所以我們儘量不要關學校,原因就是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