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位於赤道附近,是典型的熱帶氣候,全年降雨充沛,氣溫高且均勻,濕度高。其許多氣候變量(例如溫度和相對濕度)並未顯示出逐月的大變化。但是,許多變量在每小時之間表現出顯著的晝夜(或每日)變化,這表明太陽能加熱對當地氣候的強烈影響。

季節
新加坡的氣候特徵是兩個季風季節,季風季節間隔開。東北季風發生在12月至3月初,西南季風發生在6月至9月。影響新加坡並可能導致大雨的主要天氣系統是:
季風潮或東北季風流中的強風發作導致重大降雨事件;
蘇門答臘狂風(Sumatra squalls),是有組織的雷暴線,向東穿越新加坡,在我們以西的蘇門答臘島或馬六甲海峽發展。
強烈的地表加熱和下午產生的海風循環導致下午和傍晚的雷暴。
雨量
在新加坡,降雨很多,並且每年平均下雨167天。大雨很大,並伴有雷聲。1981-2010年的長期平均年降雨量為2165.9mm。
如果該天的總降雨量為0.2mm或以上,則被認為是「降雨」。
雖然新加坡沒有明顯的濕季或乾季,但確實存在每月的降雨量變化。當主要的熱帶雨帶(熱帶輻合帶ITCZ)位於我們附近時,東北季風季節的濕潤季節(11月至1月)會出現較高的降雨。最乾旱的月份是二月,它是在東北季風的乾燥階段,當時雨帶已經向南移動以影響爪哇。
新加坡的降雨量顯示出明顯的晝夜變化,白天的降雨更為頻繁,特別是在太陽採暖最強的下午。就空間分布而言,新加坡北部和西部的降雨量較高,而在該島的東部則有所減少。
溫度
與溫帶地區的國家相比,新加坡的溫度每個月以及每天都幾乎沒有變化。每日溫度範圍通常在夜間通常不低於23-25oC,而白天則不高於31-33oC。5月和6月的平均月氣溫最高(24小時平均值為27.8oC),而12月和1月為最低的平均溫度(24小時平均值為26.0oC)。新加坡是一個小島,也有沿海氣候。海洋的臨近對其氣候有中等程度的影響。這是因為水具有比陸地表面更大的熱容量,並且需要更多的熱量來提高海洋溫度。午後,海風常常緩解了海岸的條件。風速很大
濕度
全年的相對濕度顯示出相當均勻的模式,並且每個月的變化都不大。其每日變化更為明顯,從日出前的早晨的90%以上到無雨的下午的中午下降到60%左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3.9%。長時間下雨時,相對濕度通常會達到100%。
表面風
新加坡最顯著的風來自東北和南部,反映了新加坡季風的主導地位。在任何一天,除非地形或天氣系統(例如,陣雨或雷暴以及陸地或海風)改變了小風,否則風通常會跟隨季風流動。在東北季風期間(12月至3月),風向主要從北向東北,在西南季風期間(6月至9月)從南風向東南。東北季風期間的風力更大。季風之間的月份(4月,5月,10月和11月)是季風之間的過渡期,顯示的風更輕和變化更大。
能見度
除了降雨或陣雨,在12月至3月的東北季風月份,能見度通常都很好。輕度到中度的霧霾(在西南季風和季風之間的幾個月中,在微風中很常見)會將能見度降低到10公里以下。在嚴重的跨界煙霾事件中,已記錄了低於1 km的可見性。通常在0500hr至0900hr之間在光線下觀察到較差的能見度,以使霧氣形成時使風況平靜。但是,當霧消散後,能見度通常會在日出後數小時內迅速改善。在幾小時的降雨之後,有時還會觀察到能見度很差的情況,尤其是在幾乎平靜的風況下。
陽光持續時間
陽光持續時間是指一個區域從太陽直接受到至少120瓦特/ m 2的輻射的累積時間。由於新加坡臨近赤道,因此全年的白天相對固定,因此其所接收的陽光也是如此。每天的日照時間主要受雲量的影響。在最潮濕的月份中,它們平均需要4到5個小時,而在乾燥的時期中,它們平均需要8到9個小時。2月和3月的日照時數最多,而11月和12月的日照時數最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