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座島國,橋樑的出現本是為了跨越地理障礙,方便人們的交通。時至今日,橋樑的設計早已不僅僅局限於實用角度,許多極富創意的大橋橫跨在世界各地,本身也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而我們今天要看的,是新加坡那些富有中國特色的橋樑~
1安德遜橋
安德遜橋是新加坡市中心的一座公路大鐵橋,跨新加坡河,靠近河口,於1910年開通,連接南岸的珊頓道金融區與北岸的政府大廈,取代了之前的大橋,緩解交通壓力。行人可以慢慢邊走邊看景色,這座橋的設計有自己的特色,雙拱形設計出彩,延續了中國拱形橋的建築特色,這座外觀宏偉的鐵橋,兩端擁有裝飾華麗的拱形鐵門,這是舊一代橋樑的特色。大橋長70米,寬28米,得名於總督安德遜,並由安德遜親自主持開幕儀式。

2裕華園
裕華園也被稱之為「中國花園」,坐落於新加坡的裕廊東,建造於1975年,由台灣設計師虞日鎮設計並建造,占地面積13英畝,基於中國園林藝術而建造,最大的特點就是建築與環境的互相融合,紅瓦白磚的寶塔屹立在橋的兩岸,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充分表現了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帶有濃濃的中國風味。

3嘉佩樂酒店
嘉佩樂酒店位於新加坡聖淘沙島,是一個弧形的現代建築與殖民風格建築及綠意盎然的熱帶雨林相互融合的大酒店,美麗如畫,巧妙地融合了新加坡的新舊風貌,而中國南海則成為它的後院。酒店的主體為兩棟TanahMerah(或馬來文中的"紅土")舊式平房,在新加坡嘉佩樂酒店的每一處,皆融合了傳統與現代、自然與藝術的設計,酒店的出奇制勝之處就是從高空望去,酒店外觀呈「8」字形,這就意味著「發」,讓人感嘆設計師細膩的設計。

4實踐劇場
實踐劇場由戲劇家郭寶昆先生創立於1965年,是本地戲劇界和文化界歷史最久、最為重要的劇場之一。劇院已有半個世紀的歷史,歷經幾代努力,踉踉蹌蹌、風風雨雨,見證了新加坡文化的不斷發展,見證了東南亞文化的逐步融合。新加坡實踐劇場的外形也酷似一座多面體,充分將藝術融合在了這個建築中。

5雕塑廣場
雕塑廣場歷史悠久,於1870年作為教堂建立,此後也被用做女子學校、衛理會教堂、餐廳等,在1999年的時候作為一個藝術展館對外開放,成為新加坡第一個雕塑展館。雕塑廣場的外部為橘黃色,僅有一層,展覽面積可達16000平方米,每次可容納150人參觀,主要展出三維藝術品,成為新加坡首個完全專注於展示和推廣3D藝術的藝術聖殿。此外,也有新加坡知名雕塑家的雕塑作品展出和國際知名雕塑家的作品。

6愛琴橋
愛琴橋就是俗稱的大馬路橋,是橫跨新加坡河的第一座橋。愛琴橋是新加坡重建次數最多的橋樑,從最早時的木橋,發展到鐵橋、混凝土橋,至今已在同一地點重建了5次,名稱也從比森門橋、湯申橋到今天的愛琴橋。這樣的拱形結構的橋樑也是符合中國人的審美傾向,整體上頗具中國特色。愛琴橋附近環境靜謐,優雅,很多人都喜歡坐在橋頭附近的凳子上靜靜的沉思或者捧一本書閱讀,單單是坐著就有一番樂趣。

美麗獅城新加坡還有很多富有特色的橋樑,比如古老浪漫的加文納橋以及可以放鬆休閒的亨德森波浪橋,小編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說了這麼多,不如你自己來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