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憑藉其卓越的教育體系,在全球教育領域享有盛譽,尤其是其中小學教育,深受廣大學生家長們的青睞。
儘管家長們對新加坡的教育方法有所耳聞,但可能仍然對其與國內教育體系的差異感到好奇。
在做出最終決定之前,今天就帶您領略真實的新加坡教育風貌,看看是不是您和孩子心中所期望的學習生活~

01 半日制教學
新加坡政府中小學實行半日制教學,一般下午1-2點鐘就放學了。
不過,雖然新加坡的孩子實行半日制的教學,但新加坡中小學普遍上學時間早,規定7點到校。
更重要的是,新加坡的學生並不會比中國學生學得少,而是學校減少了休息時間,把課時濃縮在了一個上午。

新加坡小學的每節課將持續30分鐘,一共要上11節課。在這期間,除了10:00有半小時休息,孩子們可以到食堂或者操場活動,其他時間都沒有下課休息。
一旦上一節課結束,會有老師帶領學生去另一個教室上課,進行走班教學。上課期間,學生如需上廁所,需要舉手示意。
02 CCA課外活動
當然,放學不等於放飛自我。學校會安排各種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參加各種CCA活動,包括舞蹈、樂隊、戲劇、運動等,以展示自己的才華和興趣。
部分學生還會參加一些輔導班,比如咱們中國孩子會參加的數學提高班,還有高級華文課程、編程等等。
這裡要特別介紹一下CCA活動。
CCA活動
CCA其實就類似於中國學校的拓展選修課,但是不同點是,CCA在新加坡是每個孩子必選的活動,並且是免費的。
新加坡教育部規定所有小學、初中生必須參加四大組別中的一項活動。政府希望通過學校的CCA課程,培養學生「具有模範的品格和能力」。

更重要的是,新加坡的CCA課程會計入孩子的成績考核,對於以後的升學都有非常大的影響。
每年,許多初級學院和理工學院每年都會保留一定學額,給課外活動表現突出,卻低於入學成績要求的學生。
03 雙語教育
新加坡從小學開始,就推行「英語第一,母語第二」的雙語教育。
所有公立學校的學生都必須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所有學校,從幼兒園到大學全部都以英語教育為首選。

所有的教學包括授課、教材、考試均為英文,但學生需要同時進行英語和母語的學習,母語包括中文、泰米爾文和馬來文。
英語學習
國內英語學習關注的是詞彙、語法的學習,對於閱讀這方面往往比較忽視。而作為英語非母語國家的孩子,脫離單詞、語法、句式的學習,只靠閱讀,顯然是不行的。
新加坡的英語教學採取了STELLAR教學法,是根據學生的成長階段逐步遞進、調整和增加的,這確保了學生能夠逐步建立和鞏固英語學習的堅實基礎。

教學對表達、閱讀、寫作都有一定的教學要求,孩子除了要積累基礎語言知識,還特別重視英語在日常中的應用。
04 清晰的分流體系
新加坡政府學校採用的是新加坡本地的教學體制,以大英國協教育體制為基礎,同時融合了自己國家的教育特色,誕生出獨一無二的分流教育體系。
在孩子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有機會參加GEP選拔,分班到頂尖的GEP班進行學習。
到了小學六年級,孩子就會面臨第一次全國考試,那就是小學畢業會考——PSLE考試。根據考試成績,孩子會進入不同的學校。
科目編班
從今年開始,新加坡教育部對PSLE的升學路徑進行了重要的改革,實行全面科目編班,不再區分快捷源流和普通源流。

自此之後入學新加坡政府中學的中一學生將按三個中學分配組別報讀中學:PG1、 PG2和PG3,分別相當於目前的普通工藝源流、普通學術源流和快捷源流。
科目按G1、G2和G3水平,G3科目的程度最高,相當於快捷源流水平。
屬PG1和PG2的學生在中學分別修讀G1或G2水平科目,但只要學生某個科目在小六會考取得所需的成績,就能以更高水平修讀這門科目。
屬PG1和PG2的學生中,約64%升上中學後可修讀至少一個較高水平的科目。
因此,新加坡中學將不再分別舉行N水準和O水準會考,而是統一為新的新加坡-劍橋中學教育證書(SEC)考試。根據考生結果,孩子也將會有不同的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