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華商頂尖圈子「超金貴」的入場券,史上最搶手

2018年09月28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今年完成了歷史上一個重要突破,這在華人商界精英人士中都是值得關注的事——商學院中文EMBA開創了自己的先河,第一次開了兩個班。要知道,之前的21年,每年僅招一個班。

(2018年新加坡國立大學EMBA老師和新生合影)

這張照片,代表著全球一流大學&商學院資源,華語圈最頂尖的師資和商界精英。

然而,他們就這樣低調的,開!學!了!

商學院,頂尖的「人設」

跟財富、精英距離最近的學校,應該是商學院。

跟高管、企業家最近的學位,應該是EMBA。

19世紀發軔於歐美的現代商學院教育,經歷了兩個世紀,極大地影響了現代商業社會(潛規則)。

EMBA學位,成為商界精英人士的一張鍍金名片,而MBA學位,作為EMBA的入門級版,只是職場人士躋身管理層的一塊敲門磚。

1898年,芝加哥大學商學院首開EMBA。

1910年,哈佛商學院首開MBA。

西風東漸,商學院教育進入中文領域。

1964年,台灣的國立政治大學首開中文MBA。

1997年,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推出了全球第一個中文EMBA課程。

商學院強大的校友網絡,對商業生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比如,沃頓商學院及其校友對於以美國為中心的商界影響。

(曾是世界首富的巴菲特、當前最有權力的總統特朗普,都是沃頓商學院的校友)

位於巴黎的歐洲管理學院,與倫敦商學院,分別以歐陸和英倫為中心輻射點,共執歐洲頂尖商學院之牛耳。

在越來越全球化的時代,跨越國界,以語言和文化為特徵的中文商學院課程,尤其是EMBA,則成為華人商界最頂尖的課程之一。

與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的中文EMBA相比,新加坡幾所大學的EMBA有個鮮明的特點,是在以英文為教學語言的大學裡,特意開設的中文課程。在過去21年,這個項目為中國大陸、港台、東南亞,甚至歐美華商搭建了一個優質的平台。

新加坡國立大學

亞洲第一學府

新加坡國立大學在全球各大高校排行榜上,常年屠榜。

在QS全球大學排行榜中,新加坡國立大學多年蟬聯亞洲第一。2019年排第11位,超過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世界名校。

已有113年歷史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友人數達28萬,其中46,000餘名來自商學院,都是管理與經營方面的精英。學術上並肩西方一流高校,傑出校友可謂華人翹楚。

NUS商學院

躋身一流商學院

建立於1965年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在全球各大排行榜上,也是成績斐然。

隨便舉幾個權威榜單上的成績,你們感受一下:

2018QS學科排名(商業管理學科)世界第15位,亞洲第1位。

2018全球MBA排名第18位、2017全球EMBA排名第18位、2017全球高管教育課程(定製類)第14位。(來自《金融時報》)

除了練內功,NUS商學院也積極拓展自身「人脈」,與數十家國際知名企業亞太總部結成戰略合作夥伴,其中包括高盛、摩根斯坦利、波士頓諮詢、寶潔、Paypal、強生、新加坡航空、樟宜機場、阿里巴巴、中國銀行、星展銀行、IBM、微軟公司等世界500強企業。

(到倫敦參觀華為英國總部,交流如何從中國級的優秀企業成長為國際級的優秀企業)

EMBA

是「含金量」最高的文憑

商學院設有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MBA和EMBA等學位。EMBA一般被認為是商學院裡最「金貴」的學位課程。

貴,是高貴的貴。

MBA是工商管理碩士,一般招收有工作經驗的人,多是企業中層領導,或基層管理者。招生的學員,一般被認為具備了管理精英能力潛質。

EMBA是高級工商管理碩士,針對的是企業高管、CEO、董事等。若在電視劇里,就是「霸道總裁」的人設。

貴,也是昂貴的貴。

光是學費就要13.6萬新幣(約為68萬人民幣)。再加其他住宿費、機票費等等,七七八八,也接近100萬了。

越不缺錢的商界人士,越不缺乏精明的頭腦。比起EMBA帶給他們的知識、人脈,這些花費,都是是非常值得的投資。

(到日本參觀豐田總部)

21年來,新國大中文EMBA課程為中國大陸、港、澳、台以及其他亞太地區的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提供了再學習的機會,培養了來自世界各地1000餘名管理精英。

中文EMBA班上

都是些什麼樣的「霸道總裁」

對於外界來說,「金貴」的EMBA都是怎樣的學員,也是充滿了神秘感。

連著名的偶像劇《一起來看流星雨》,都將商學院作為有錢人聚集地神一般的存在。

從大數據來看,40歲左右,研究生及以上,職級大多為企業主或高管。

(往屆學員職位)

雖然他們都是在職場商海里打拚十幾年的成功人士,但還是需要系統的商業管理知識,更廣闊的人脈,去拓展自己企業或職業的發展方向。也許在他們心中沒有終點,只有徵途吧。

(學術主任烏耀中教授和EMBA校友魏春輝先生在進行面試)

而且在教育體系和語言上,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是在亞洲國家裡與英美大學最接近的,在這裡中英文銜接更加得當。

而且學員們不僅本身職位高,也都在各自領域中深耕十多年。

就拿NUS商學院這一屆中文EMBA來說,學員來自全球8個國家及地區,24個城市。平均年齡40歲,但平均全職工作經驗16年,管理經驗12年。研究生及以上學歷達到41.4%,企業家占53%。

打破傳統刻板印象的是,霸道總裁不僅僅是男總裁,NUS這一屆女性占到30%,比上一屆提升了2%,說明更多女性將自己投身於事業上。

(黃幸亮教授在日本名古屋商科大學上課)

涉及的領域更是多達23個,包含製造、傳媒、房地產等行業,亦有金融科技等新興產業。這麼多高層人員所連結成的人脈網,幾乎覆蓋了全行業。

有人會問,EMBA學員大多是商戰老將,還會在意校園同窗這麼「幼稚」的情誼嗎?

很多高層管理者在平時工作和生活中,都會特別孤獨,每天都忙於在商場上披荊斬棘,但商場上所結交的朋友幾乎都是和利益糾纏在一起。

但是EMBA不一樣~

兩年的同窗生涯,在彼此互相了解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兄弟姐妹般的情誼。除了商業上的合作,還可以形成精神訴求的共鳴。

(經過戈壁挑戰賽,大家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這種情誼超越了職務和財富。

(到日本大阪參訪日本五大商社之一的伊藤忠商式株式會社)

中文EMBA篩選極其嚴格。

為了最大程度保證學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中文EMBA招生的時間跨度和區域廣度都非常大。

比如今年這一屆,招生工作從2017年下半年就開始了,招生團隊足跡遍及4個國家,19個城市,共舉辦了26場宣講會,一共收到來自世界各地上千人諮詢。

再經過一系列嚴格的評估、材料審核、面試、筆試,最終70餘位來自各行各業的申請者脫穎而出。這還是「網開一面」,因為往年只收一個班,由於這屆優秀的學員太多,素質太好,學院領導難以抉擇,最後做了一個突破性的決定,史上第一次開設兩個班

再加上,近年來華人在世界商圈裡的份量越來越重

2017福布斯華人富豪榜顯示,共有486位華人富豪上榜,占全球富豪總人數23.8%。總凈資產達到13425億美元,占全球富豪榜總資產的17.5%。

2018最新鮮的學員,很多都是來自世界500強企業,比如碧桂園、聯想、蘇寧、美的、新世界地產……也有很多企業家。(戳閱讀原文,可查看本期學員)

傑出校友

來自中國大陸台灣香港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商界精英們,有著不同的國籍,說著相同的語言,相會在新加坡。當這些頂尖華商學子人脈,遇到全球一流學術資源,激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會如何匯聚成撬動全球經濟的一股力量,值得關注——不論你在不在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