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加坡一家叫李記串串香的餐館因被查出來售賣非法進口鴨血,被法庭罰款8000新元!
根據農糧局發布的文告,他們是接獲情報後,在去年8月31日進行的突擊檢查,查獲到該餐館出售6.3公斤的鴨血供顧客食用。據其調查,老闆是通過微信(WeChat)簡訊平台向一名男子購買鴨血。

為了解更多細節,我們獨家專訪了這家店的老闆!
老闆說,他已經來新加坡18年了,而餐館是去年5月份新開的。他之前並不知道在新加坡是不允許售賣鴨血等動物血製品。而且他以為,只要是在新加坡能買得到的東西,應該都是合法的。
所以,當經常在自己店裡用餐的供貨商男子三番五次推薦鴨血給老闆時,老闆便直接從他那裡買了。

結果剛開始賣,餐館便受到了農糧局的緊急搜查,並被警告。
由於之前對規定不了解,老闆表示被罰款也算是接受教訓了。
經過這件事,老闆也總結做餐飲業一定要小心,尤其是對於從中國過來做餐飲業的朋友,如果有拿不準的,可以打電話詢問農糧局。

對於餐廳而言,懲罰便是要求停止售賣鴨血以及罰款8000元,但是對於那位供應商,就另當別論了。
目前,這位通過微信售賣鴨血的男子已被控上法庭,罪名包括擁有非法進口的鴨血和肉類產品,以及教唆他人非法進口加工食品等。
對於從未經審批源頭進口肉類(含血)產品,如果罪名成立的話,可判不超過5萬新元或徒刑不超過兩年或兩者兼施;如再犯,可判罰款不超過10萬新元或徒刑不超過三年或兩者兼施。
就不知道這位供應商是初犯還是再犯了……
為什麼二者的懲罰力度相差這麼大呢?這是因為餐廳只是使用者,所以罪名小點。但供貨商則不同,首先,他是非法進口,按嚴重點說就是走私;其次他把鴨血並非直接賣給消費者,而是賣給了餐廳,受影響群眾可能會更大。
其實由於擁有動物血製品而被罰款判刑的案例並不少。在2017年,有名男子在公寓被查出擁有大量豬血和未煮熟的胚胎/受精鴨蛋。此後該男子被法庭罰款10000元。
因為血製品容易滋生細菌和傳染疾病,不衛生的血液採集也會導致食源性病原體進入血液食品。因此血製品被新加坡農糧局劃分到不允許進口得行列中。
新加坡對非法進口食品管制,也是對民眾負責。新加坡90%以上食品和食用農產品從境外輸入,出於動物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原因,食品進口都會受到監管。而非法進口食品由於來源不明,除了會造成食品安全威脅,也會對公眾和動物衛生安全構成威脅。
肉類,蛋類及其產品只能從符合新加坡食品安全標準和要求的經批准的國家/地區的認可來源進口,都要按照以下流程登記,才能售賣:

對於管理進口食品,新加坡首先實行了「最嚴謹的標準」。除極個別本地特色食品外,新加坡的食品安全標準幾乎完全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接軌,從源頭提高保障水平。
同時為了減少不合格食品流入,農糧獸醫局專門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檢驗檢疫程序。第一步是檢查生產食品的農場或加工廠。第二步是嚴格的資料審查,以證明其安全性。第三步是在關卡檢查進口食品,或者在實驗室抽樣化驗。
即便這樣也會有不合格的食品進入新加坡市場,我們可以看見,新加坡每年都會召回和銷毀數千噸進口食品。
正是因為這麼嚴格,新加坡才能在經濟學人智庫公布的2017全球食品安全指數報告中排全球第4、亞洲第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