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走進新加坡的歷史,不妨去城市中心的行政區走一走。

行政區是新加坡最具歷史意義的地區,也是藝術文化集中地。雕塑、廣場、劇場、博物館與美術館等非常密集,幾乎兩三條街道就能走進一家。文化密度如此大的地方,似乎也只能用腳步去丈量了,那就讓我們從萊佛士酒店開始中央地區的徒步之旅吧。
萊佛士酒店Raffles Hotel是新加坡的地標性建築,稱得上是新加坡殖民史的一個縮影。

這裡原本是一個阿拉伯商人的住處,後來成為具有殖民時期風格的酒店,寬敞的環繞走廊、酒店的屋頂泳池、緩慢旋轉的吊扇、供人漫步的花園及歷史悠久的酒吧,這座有著120多年悠久歷史的酒店,每一處都散發著慵懶的氛圍,透露出殖民時代的奢華與精緻。



作為世界僅存的幾個最大的19世紀旅店之一,這裡深受作家和影星所喜愛。毛姆、吉卜林、康拉德、卓別林等人都曾在此下榻,酒店博物館內存有在該酒店下榻過的名人記錄和他們寫給酒店的信箋,以及殖民時期的行李標籤、旅遊指南等。

不妨在一個慵懶的午後,穿上優雅裙裝,在Long Bar點一杯「最正宗」的新加坡司令Singapore Sling,這款幾乎成為新加坡代名詞的雞尾酒,正是1910年由一位Long Bar的華裔調酒師嚴崇文改良創造出來的。

欣賞完精彩的殖民地時期建築細節,以及其中的熱帶雨林和拱廊商店街後,繼續前行至橋北路North Bridge Rd和史丹佛路Stamford Rd的路口,瞧一眼已經修復完畢的首都戲院Capitol Building,這裡曾是新加坡最華麗的劇院,老一輩的新加坡人都曾經在這裡看過無數好萊塢電影,現在已經改造成了高檔公寓及商場。

從這裡轉入聖安德烈教堂St. Andrew's Cathedral,這個「二戰」期間曾經被當作醫院的古老教堂,是新加坡最大的教堂,也是最上鏡的歷史建築之一。

環繞著綠樹成蔭、芳草萋萋的方形院落,佇立著一座潔白的哥德式教堂,高高的塔樓和尖頂直插藍天,潔白無瑕的外觀和光潔如鏡的外牆讓教堂顯得肅穆而美麗,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滄桑卻仍舊那麼光彩照人。




當我抬頭仰望天空,竟看到一道彩虹懸掛在教堂的尖頂之上,在這萬里無雲的晴朗天空,也算是一種神跡了吧!

往南走到聖安德烈路St Andrew's Rd,路上會經過雄偉的市政廳和高等法院,現在已經變身成為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這座建於1939年的殖民時期建築,是前歐洲大酒店Grand Hotel de L'Europed遺址,風格華麗,有著科林斯式的石柱和青銅色圓頂,是英國殖民時期最精緻的建築。這裡典藏了多件新加坡及東南亞的美術作品,集中展示了從19世紀至今的新加坡及東南亞藝術,呈現新加坡和區域文化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的歷史。



聖安德烈路的盡頭是不久前經過修復的維多利亞劇場Victoria Theatre。這座白色的維多利亞式建築,主體由對稱的兩個劇院組成,整體外觀宏偉大方,細微之處也裝飾得獨具匠心。兩棟建築雖然是先後建造,但歷經百年已渾然天成,現在仍綻放芳華和美妙的音符。



之後沿著新加坡河的北岸走,會經過萊佛士塑像Raffles Landing Site,據說這裡就是萊佛士爵士登陸新加坡之處,以商務區的高樓群作為背景,從曾經的荒蠻之地到如今的高樓林立,新加坡的百年歷史便是在這裡起步。


走到盡頭,一棟色彩斑斕的建築會讓你停下腳步,這裡原是舊禧街警察局,現在成了MICA Building,也是新加坡新聞與藝術部的總部,建築內部也設有不少小畫廊。很少人看見這棟建筑後能忍住不把手機或相機掏出來,建築立面的木質窗已經刷上了各種斑斕色彩,讓它成為一棟十分上鏡的殖民地時期老建築。

跨過額爾金橋Elgin Bridge,並沿著河岸一路前行。位於新加坡河畔的克拉碼頭Clarke Quay,曾經只是一個用來卸貨的小碼頭,原來的60家倉庫和商店已經發展成200家商店、餐廳、酒吧和娛樂場所,這裡時時處處都充滿了節日氛圍,瀰漫著新加坡獨特的輕鬆歡快氣質。


每次到新加坡,我都會來這裡尋覓美食,JUMBO珍寶辣椒蟹絕對是最不容錯過的一家,香辣醬汁包裹住螃蟹的鮮美,在新加坡河畔,吹著海風啃著螃蟹,簡直不能更美好了!




最近一次去克拉碼頭的時候,發現這裡居然新開了一家海底撈,生意也是一如既往的火爆!還要強烈推薦一下Liang Court購物中心,這家有著日式風格的購物中心會讓你忘記自己在新加坡,尤其是這裡的超市簡直超好買,日本百貨一應俱全,如果帶小朋友去新加坡,完全可以少帶一些日用品了,落地先來採購一番,輕鬆滿足幾日所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