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公民為什麼被拒?看看內政部長尚穆根怎麼說

2018年10月20日   •   8萬次閱讀

前往新加坡留學、工作的人往往都會面臨著一個問題:我畢業了/工作穩定了,要留在新加坡成為公民或永久居民嗎?

的確,移民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大熱門,但是你也一定知道,加入新加坡國籍並不是簡單的事,苦苦等待申請通過,卻面對著被拒的結局…..

沒錯,即使你的配偶已經是新加坡公民,你也不一定100%獲得公民身份!最讓人沮喪的是,申請被拒絕了,你卻不知道是「因為什麼」!

目前,移民局參考的主要因素有:

夫妻結婚的時間長短(至少兩年)

申請人是否是永久居民(至少兩年)

夫妻是否育有孩子

配偶是否有能力支持他或她的伴侶

不過,關於為什麼被拒,最近的國會上討論起這個問題。

榜鵝議員Zainal Sapari在國會上提問:

(一)移民與關卡局(ICA)在評估過程中,如何確保公民身份申請的公平性、透明度和一致性?

(二)沒有說明拒絕公民身份申請的理由的原因是什麼?尤其是涉及到新加坡公民的配偶這一類的申請。

而內政部長尚穆根在回答提問時表示,移民與關卡局(ICA)和內政部(MHA)拒絕申請,其實並沒有特定的標準或理由:

1、詳細的評估標準等信息可能會被濫用,來增加一個不應被批准的申請人的成功幾率。也可能會有人趁機找出「漏洞」,挑戰系統。

2、那些申請被拒絕的人也可能會利用給出的被拒絕的理由來試圖引起其他國家的情緒,進而影響與新加坡的外交關係。

當然,內政部長也強調了,ICA確保每一份申請都會經過多重檢查,申訴和後續申請的評估過程也一樣。被拒絕也不意味著不能再申請,有關當局會仔細重新評估。

移民申請政策變化大?

根據新加坡的人口簡報顯示,2018年永久居民(PR)有52萬2300人。比去年的52萬6600人減少了4300人,這樣的負增長讓很多人感到不安,認為移民申請在未來會越來越困難。

的確目前為止,PR等身份的申請依舊嚴格,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新加坡政府曾在2007年-2009年三年內批了20萬個PR。

2007年初,新加坡政府公布了新的移民政策,大大的放鬆了移民要求,當時新加坡總人口有440萬,其中18%是外國人。

當年的數據是:2007年新加坡PR增長了63627人,2008年增長了79167人,2009年增長了59460人。總數為202254人。

如此自由的移民政策,可以說是相當羨慕了…..

不過由此看來,移民政策也有放開的時候,至於為什麼,這和新加坡的大選密不可分。

2007-2009年過於寬鬆的移民政策導致了本地人的牴觸情緒,政府明白移民政策是影響得票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2011年的大選過後,政府迅速收緊了移民政策,審批時長達到了12個月。

申請成為永久居民在2007年開始的那三年只需四個月便可獲得批准,到了2011年則需要12個月。

未來移民政策走向…

目前,新加坡面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去年的生育率跌至1.16,全球範圍內墊底!按照目前的趨勢來看,公民的死亡人數可能在2030年代中期超越公民出生人數,正式進入「人口負增長」時期。

但如果新加坡每年要取得約2.5%的經濟增長,必須在2030年將人口提高到630萬至670萬。現在的環境下,想要實現人口的快速增長,恐怕需要依靠移民了!也就是說,下一個福利期可能要到來了!

在2017年,移民政策已經有放開跡象。新加坡批了31849個PR,這一數字當然沒辦法20萬相比,但是比過去7年的數量增長了很多。

至於PR總數的負增長,大家也不要太過擔心,只是有部分PR的5年Re-entry permit(再入境許可)到期之後續簽沒能成功而已。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