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新加坡環境好,政治、經濟穩定,安全指數高,其實新加坡也是全世界最有思想道德素質和規範的城市之一。公民素質如此高,是和新加坡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離不開的。
新加坡公民思想道德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新加坡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

今天小編帶你來探秘新加坡真實小學教育。
1
目標篇
新加坡中小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一個道德美好的「新加坡人」。具體來說,就是培養一個具有國家意識,社會責任感,能夠明辨是非,有正確價值觀念,且對自己,家庭,鄰居,社會和國家儘自己義務的有用的公民。

新加坡人是一個出生、成長或居住在新加坡的人,他願意保持這樣一個多元種族、寬宏大量、樂於助人、向前看的社會,並時刻準備為之貢獻出自己的生命。
——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

2
特色篇
新加坡中小學教育的特色總的來說有以下幾點:
(1)從新加坡國情出發,培養公民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為了培養學生的國家意識以及各民族統一認同的普遍理性價值,新加坡政府會統一安排「國家意識周」的思想教育活動。新加坡的中小學生每天都除了升國旗,唱國歌,也會背誦這樣的信約:

我們是新加坡的公民,誓願不分種族、語言、宗教、團結一致,建立公正平等的民主社會,並為實現國家之幸福、繁榮與進步共同努力。

(2)從新加坡國情出發,吸收東西方文化的精華
新加坡一方面吸收西方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一方面也注重東方傳統的美德和價值觀教育。新加坡是世界上首先把儒家倫理變成教科書,在學校的公民道德教育中倡導忠孝綱常的國家。
不僅在教科書中編進了多個有關儒家和傳統價值觀的故事和典故,新加坡政府正式發表的《共同價值觀白皮書》內包含的價值觀也是和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相吻合的。

(3)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
不同於中國的「填鴨式教育」,學生感覺不到任何學習樂趣不說,對於大大小小的作業本更是倍感壓力,更有甚者出現了「逃避」—逃學。
新加坡在這方面選擇像西方看齊,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更是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思維,提高教學的質量。例如:新加坡引進美國拉斯.哈明創造的價值澄清法。
3
途徑篇
(1)寓道德教育
新加坡中小學公民道德教育之所以成效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和寓道德教育的教育方法有關。
這種教育方法充分發揮各科教學活動「載道作用」,例如新加坡華文教材中反映了華族的節日、禮儀、風俗、古代神話、音樂、戲曲等,讓學生了解這些文化的同時,在不知不覺中也學習了華族的傳統價值觀。

(2)社區、課外活動
1990年,新加坡教育部制定和推行了一項學生社區服務計劃,包括「好朋友」計劃、關懷與分享計劃等,主要通過讓學生參加社會上開展的「忠誠周」、「孝順周」、「禮貌周」、「睦鄰周」、「清潔周」等特別周活動,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及服務精神。
此外,學校還會舉行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們實踐在課堂學的知識,實現知行統一。

(3)營造教育網絡
想要做到真正的全方位教育,除了學校方面,還需要家庭和社會方面的配合。
在家庭教育方面,新加坡學校通過興辦各種形式的家庭教育講座與父母講座、成立家長委員會等途徑向父母宣傳公民教育的知識和方法;在社會教育方面,新加坡政府也積極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來配合學校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