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雲在《珍珠街坊》飾演智障婦。(新明日報圖)
(新加坡訊)不忍見心中女神「霧」鎖星途,金牌故事人洪榮狄自揭當年偕李寧強打造「智障婦」角色,為阿姐向雲撥開雲霧!
「那是籌備《珍珠街坊》時,向雲剛生完孩子,感覺她被公司冷凍,『霧鎖』之後星途被『霧』鎖住,演藝事業一片霧蒙蒙,向雲是我心中的女神,跟她聊角色演『智障婦』,外型不修邊幅很考演技,一反她漂亮的形象,寧強也覺得應該改造她……」
為當年的女神「逆」爭上游,深具挑戰性,但演技好的向雲就是能將偶像包袱拋開,結果在那一年《紅星大獎》贏得了最佳女配角殊榮。
洪榮狄認為向雲應得女主角獎,再策劃《喜臨門》劇本讓向雲當女一,指望再下一城,可惜事與願違,在旁聆聽的向雲語氣感恩:「我演了40多年戲,今天恩人都在!」
被問起這些年來喜歡與不喜歡的角色,向雲表示無論拿到什麼角色都會愛她,這樣才能融入人物世界裡,80年代憑《霧鎖南洋》成為第一代阿姐的她仍深愛年代劇。
從華語電視劇說到華人形象,阿姐向雲、金牌故事人洪榮狄、名監製李寧強、蔡志禮博士,昨午現身新加坡理工大學博士、訪問學者、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向志利的新書《新加坡華語電視劇華人形象研究》發布會,他們在座談會上,披露當年不為人知的華語電視劇往事、聊起各地華人在華語遣詞用字的冷笑話。
演藝圈人士憶述全盛時期的電視劇榮光,不只巧妙地呼應向志利嘔心瀝血的著作,也為華語電視劇增添了多維度空間的思考與滲透力。

李寧強(左起)、向雲與洪榮狄出席座談會時合照。(新明日報圖) 洪榮狄:當年《小娘惹》收視高 仍被罵
座談會主持是許振義博士,話題不乏娛樂性。
選擇華語電視劇作為研究題材本就是艱巨的工程,要從1982至2016年這34年間600多部本地劇的海量戲劇中,選出具代表性的電視劇加以分析、歸類,解析出電視劇中的華人形象,向志利前後就花了7年時間。
洪榮狄語帶佩服:「我從事電視劇創作那麼多年了,有被重視嗎?我覺得很難說,但電視劇能被向志利視為學術來研究,也提升了本地華語電視劇的地位!」
提到戲劇世界的華人形象,監製李寧強就說,當年拍攝的本地劇《河水山》就像新加坡版的「72家房客」,龍蛇混雜,形形色色的華人類型。
新加坡華語電視劇如何能生存?洪榮狄抖出三字關鍵詞:收視率!
故事人通過劇本創造各種人物形象,本已踩進「精神分裂「範圍,但更糾結的是,觀眾會否買單?
「收視決定了華語電視劇的生死成敗,記得當年劇集一開播,創作人就會圍在布告欄,像觀察『大選』般留意成績,收視好請客去,收視差頭低低,那麼多年過去,新加坡華語電視劇仍然能生存,我也覺得是奇蹟。
回看電視劇成品,洪榮狄總有諸多不滿意,「《小娘惹》播出時雖然收視很高,但我也被罵到臭頭!觀眾對男女主角最後沒在一起很火大,後來長信傳媒負責人郭靖宇計劃翻拍中國版《小娘惹》,這一回,我安排男女主角大團圓結局,圓了自己一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