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成績亞太地區第一
PISA全球教育水平排名第一
OECD教育素質全球排名常年位居前列……
哪個國家的教育這麼牛?沒錯,就是新加坡!
作為低齡留學熱門國家,新加坡的教育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水平高,其中「新加坡CPA建模法」還成為眾多國家效仿的教學方式。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探秘新加坡公立教育體系,趕緊來看看吧!
一、學前教育,同步啟蒙
新加坡的幼兒教育有兩個階段:託兒所階段、幼兒園階段。
託兒所接收年齡在4周歲及以下的幼兒,提供育嬰服務;
幼兒園則招收5-6歲的小朋友,安排各式各樣的啟蒙課程,包括培養語言能力、算術、溝通和社交技能、創造和解決問題、簡單的科學概念等等。

除了課堂啟蒙之外,新加坡幼兒園還會有各種課外活動班,今天學踢球,明天學唱歌,一周五天都不重樣,可以說孩子的興趣啟蒙都不用愁了。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幼兒園大多由民間創辦,但是均需在教育部(MOE)登記註冊,並採用統一教材雙語授課,即使幼兒園不相同,幼兒所學知識也相同。
二、小學分流,層層選拔
在新加坡,孩子從6歲起進入義務教育的小學階段,新加坡國籍的兒童在公立學校均可獲得免費小學教育。
而國際學生在一年級可以免試入學,二年級及以上就必須經過AEIS考試。

三、課程:課內課外兩手抓
新加坡的公立教育體系將小學6年的課程分兩個階段:四年基礎階段、兩年定向階段。
在1到4年級,所有學生共有4門主課,包括英語、數學、科學和母語(包括中文、馬來文以及淡米爾文),其他課程還包括音樂、美術、公民教育、健康教育、社會以及體育。
在四年級結束的時候就會有個定向考試,考試科目包括英文、母語和數學,考完之後按成績分成兩個方向,接受不同的5到6年級的課程:
①主修課程強的學生修讀英文、母語、數學、科學等,並可選修高級母語課程;
②剩下的學生修讀基礎程度的以上課程,不需要選修高級課程。
新加坡的小學生一般只上半天課,剩餘半天就是眾多國家競相模仿的CCA(Co-Curricular Activities),也就是課外活動課。
CCA的課程種類很豐富,主要有四大組別——體育運動類、表演藝術團體類、制服團體類、俱樂部和社團類,主打一個綜合素質培養。
雖然是課外興趣課,但CCA可是新加坡教育部設立的必修課程,沒有特殊情況是不允許缺席的。
為了鼓勵學生在CCA中好好學習,新加坡學校還會在升學和申請獎學金上,賦予CCA高分學生一定的「優先權」。

四、兩次選拔,因材施教
在小學階段,新加坡公立學校會有兩次大型考試,一次是GEP高才班選拔考試,一次是PSLE小學離校考試。
所有就讀新加坡政府小學的孩子,在三年級的時候都會受邀參加GEP高才班的考試。
GEP總共有兩輪測試,第一輪考英文和數學的基礎知識,成績排名前10%可以進入下一輪篩選;
第二輪測試的科目有英文、數學和綜合能力測試,主要考驗孩子的批判性、創造性和理解能力,最後前1%左右的學生獲得入讀新加坡九所GEP學校的資格。

相比選拔天才的GEP,新加坡家長們更看重PSLE,也就是小六會考。
新加坡學生的分流是在小六會考之後,成績總分直接決定學生的去向和能夠就讀的中學,重要程度堪比國內的高考。
PSLE的考試內容是4門主要科目,最終的成績是按照積分等級制來算的,四門科目成績各分為1至8級,1為最好,8為最差,積分越低,能選擇的學校越好。
五、升學路線明晰的中學
小六會考之後,學生會按照成績進入學制不同的中學,所學內容和方向也有所區別。
尖子生的直通車
大約前5%的學生獲得參加6年直通車計劃的資格,接受4年初中+2年初級學院的課程教育。
也就是說,尖子生們可以跳過中考這個步驟,直接在中六結束時參加A-Level考試,進入大學。
快捷班和普通班
約50%的學生會進入4年的快捷班,中四結束後進行O-Level考試。
剩下約45%的學生會進入5年的普通班(分為學術班和工藝班),中四結束後參加N-Level考試,合格者可以在第五年參加O-Level考試,其他學生大部分會接受職業技術教育,例如工藝教育學院,或者直接工作。

也就是說,想學習的學生,即便進入普通班,只要通過N-Level考試,就能擁有和快捷班一樣的升學考試資格;而想工作的學生,各種技術教育也隨你挑。
應當指出,新加坡中學自2024年開始僅保留直通車,剩下的學生將不再分快捷班或普通班上課,而將根據能力修適合自己層次的課程,這就給學生學習留下了更多可能。
六、初級學院和理工學院
讀完中學的學生將根據O-Level的成績決定下一階段的去向。
只有O-Level考試前10%的學生才可以進入初級學院,接受新加坡的高中教育,剩下的學生會進入理工學院或者其他職業教育學院。
初級學院(Junior college,簡稱JC)其實相當於國內的高中,提供的教育也分為文理兩科。
學生在2年之後參加A-Level考試,根據考試成績進入新加坡本地大學,或者申請其他承認A-Level考試成績的外國高校。
理工學院(Polytechnic,簡稱Poly)相當於國內的大專,更加注重技術型人才的培養。
學生在接受3年的教育之後可以取得大專文憑Diploma,而想要繼續讀大學的學生,只要在畢業時成績排到前5%,就可以直接進入NTU、NUS等本地大學就讀大二。

綜觀新加坡公立教育體系,其「卷」度還相當高,選拔考試在每一個環節中都會進行,正因為如此,因材施教這一思想才得以貫徹始終。
而且兒童的自我發展是新加坡教育部所考慮的問題,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技能培養和人格培養均存在於學校課程之中。
有如此雙重buff,難怪新加坡全年都是教育水平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