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新加坡投資移民門檻,暴漲至1億人民幣!真的假的

2022年04月23日   •   4萬次閱讀

近些天,中國網際網路被一則有關新加坡的新聞震驚了。

微博上,一名財經大V表示,新加坡投資移民的門檻,已經從原來的2000萬人民幣,上漲到了一個小目標!

可能有些人對「一個小目標」不是很清楚,實際上,這是代指1億人民幣,由國內知名房產大佬、前首富在王健林在一次採訪中提到。

事後,被無數人惡搞成了一個段子。

除了這名大V以外,也有其他大V分享了這個消息,言語之間不乏對新加坡的嘲諷。

一名網友,還煞有其事地表示,自己和「新加坡女同事」確認過了這件事,可以說是從「內部得到」了情報,顯得是那麼的有板有眼。

雖然移民這個話題,一向在中文網際網路領域,都顯得比較小眾,但是此事還是得到了一些網友的回應。

有人猜測新加坡政府這麼做的動機,認為實際上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暗戳戳地阻止移民。

當然,也有人表示不相信,認為這個消息的準確度相當低。

事實到底如何?新加坡真的大幅度調高移民門檻了嗎?這次是投資移民,下次會不會是技術移民?

或許很多人在看到這個消息後,腦袋裡或許會浮現出這些疑問。

某種意義上說,這個消息確實沒錯,但是,不論是有意而是無意,都被人錯誤解讀,或是用來誤導網民了......

1億人民幣的移民門檻? 是事實,也是謠言

實際上,目前要通過投資移民新加坡,基本上必須通過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旗下的「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才行。

根據網上可以查閱到的公開信息顯示,這些有意在新加坡創業或者進行投資的人,可以通過這項計劃,最終獲得新加坡永久居民的身份,完成移民。

但是,想要加入這項計劃,必須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也就是像新加坡政府證明自己的「財力」。

為此,新加坡政府提供了三個方案,給這些潛在投資者選擇:

方案1:投資不少於250萬新幣,建立新的商業實體或擴大現有的業務營運。

方案2:投資不少於250萬新幣,主要投資新加坡企業的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基金。

方案 3:投資不少於250萬新幣於一家成立於新加坡的新或現有單一家族理財辦公室。該辦公室必須管理不少於新幣2億新幣的資產。

與此同時,潛在投資移民者,也必須向新加坡當局提交詳細的商業計劃書,並進行面試,待新加坡政府評估後,才有資格加入計劃,最終完成移民。

來源:EDB

和新加坡其他永久居民一樣,通過投資移民的PR們,也必須在到期之後面臨續簽再入境許可證(其實也就是續簽PR)的問題。

根據所達成的條件,他們會得到「續簽三年」或是「續簽五年」的結果。

總體上看,條件可以說相當嚴苛,除了要滿足投資條件外,還得在新加坡待足一定的時間,或者聘請足夠的本地員工,為新加坡的經濟做更多貢獻。

示意圖,圖源:Asia Briefing

但是,這個計劃在近兩年來,似乎沒有變動,門檻並未提高,依舊還是250萬新幣。

因此,中國網絡上流傳的「投資門檻提高到1億人民幣」,並不屬於「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的範疇

但是,除了EDB旗下的這個計劃外,確實還有另外一個途徑可以「曲線救國」,讓投資者最終達到移民新加坡的目的。

這就是新加坡金管局(MAS)旗下,還有一項針對資產管理行業尤其是家族辦公室的基金免稅計劃——13O和13U

而所謂的投資門檻調整,正是來源於計劃。從今年4月18日起,向MAS提交的所有由家族辦公室直接管理或建議的基金申請,在新加坡所得稅法令的13O計劃下,申請設立家族辦公室的資產管理規模,至少要達到1000萬新幣

政府給予了兩年寬限期。兩年內,參與這個計劃的人必須承諾增加到2000萬新幣

正是所謂一億人民幣的來源。

參與13O及13U計劃的最新條件,來源:MAS

而在這之前,新加坡金管局似乎對13O計劃,並無最低資產管理規模要求,但一般認為是500萬新幣,13U計劃的門檻則是5000萬新幣。

13O計劃下家族辦公室運作模式

不過,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其實新加坡當局,從來沒有將參與13O及13U計劃,和移民計劃划上等號

當然,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的申請人,目前也確實可以通過上述計劃,先申請就業准證(EP)再通過轉換永久居民(PR)的方式「移民」新加坡。

所以,從這點上看,新加坡「投資移民門檻提高」,又似乎不算一個完全錯誤的偽命題。

只是,從EP到PR的門檻,和技術移民者是不是一致,官方並沒有說,就只能留下一堆疑問,供人揣摩了......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