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父母而言,孩子的教育永遠是頭等大事。古有「孟母三遷」,在今天擇校的路上,也有同樣奔波勞累的父母。「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當代父母對待孩子教育的典型態度。
為了能讓孩子從小就接受優質教育,擁有國際化的視野和思維,很多家長不惜花費重金將孩子送到國際學校就讀。

有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入讀國內的國際學校,讓孩子留在身邊,處於一個熟悉的環境;有的家長選擇讓孩子來到新加坡入讀國際學校,早日與世界接軌,讓未來充滿更多選擇。
例如,香港著名影星張柏芝就把兩個兒子送到了新加坡的史丹福美國國際學校讀書。

▲張柏芝和她的兩個兒子
萬達集團的董事長王健林也曾把王思聰送到新加坡留學,將人生中最重要的基礎教育部分選擇在新加坡完成。

▲王思聰
還有功夫巨星李連杰的兩個女兒、趙本山的龍鳳胎子女……
這麼多的名人都選擇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新加坡的國際學校讀書,為什麼?
對比中國國內國際學校,新加坡國際學校到底有什麼優勢?
關於國際學校
在對比中國的國際學校和新加坡的國際學校之前,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一下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通常是為外國僑民提供母國的教育制度,和母語教育的學校,最早是為外交人員子女,以及外籍在本國務工人員子女創辦的。因為生源的多樣性,其課程需要能夠銜接各個國家的基礎課程,以便於各國學生能夠用一套課程標準或輔助某一國家的課程標準(比如新加坡史丹福美國國際學校會輔助美國課程標準)進行學習。

▲新加坡史丹福美國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在新加坡的發展史已有50餘年,在國際文憑組織(IBO)頒布國際文憑課程(IB)之前就已經有國際學校落成,而在中國只有20餘年,相對於新加坡滯後很多。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IB)中文翻譯是國際文憑組織,也被稱為「成熟的國際化素質教育」。成立於1968年非盈利教育組織,旨在為3-19歲的學生提供智力,情感,個人發展,社會技能等方面的教育。IB的教育哲學是Education for Life(終生的教育)。
課程方面:
一般國際學校普遍教授IB課程,IB課程有三個部分,IBPYP(幼小階段)IBMYP(中學階段)IBDP(大學預科階段=高二高三)。我們常說的國際高中課程其實是IB中的IBDP,IBDP不僅是美加等國知名大學的入學標準,優秀的IB學子也是各個名校所追求的目標。
IB每年有兩次考試,一次在5月,一次在11月。
2019年11月IB參考的學生中共有69名滿分,光新加坡就占了35名,超過一半的滿分考生都出自於新加坡,平均分達到37.99。可見新加坡國際學校教育質量之高。

國際IB文憑考試去年2020成績公布:全球99個滿分學生,55個來自新加坡,IB考試通過率高達97.73%,遠超全球水平,成績再次印證新加坡國際學校的常年位居世界第一的實力。

中國從此再無「國際學校」?
根據最新政策,「國際學校」這個叫法在中國已經名存實亡。
想送孩子出國留學,或者說不想純粹讀國內體制的學校,主要有以下幾種存在形式:
「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正統的「國際學校」,在中國現在全部改名為「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只招外籍學生,學制和教材遵循外國模式。但是這種學校,中國公民是進不了的。
義務教育階段(1-9年級)雙語學校
面向中國公民招生,但原則上說都是在中國教育體制下運行的側重雙語教學的學校,有些還會提供國際課程教育,這些學校很多把自己包裝成「國際學校」造成概念混淆。但是國家最新的要求是這些學校在學校命名上必須「去國際學校化」,此外必須執行國內教學大綱要求,也就是說就算要增加國外課程,也要先把國內課程學完,同時對於國外課程和教材實行嚴格限制和審核。
民辦學校
面向中國公民招生,但不執行中國學制的民辦學校,包括公辦學校中成立的「國際部」,只允許存在於義務教育之外的高中階段(10-12年級),主要招收的是入學海外大學做準備的學生。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 在中國,中國公民是進不了真正意義上完全體制外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
2. 雖然很多民辦雙語學校會以國際化課程為賣點,但是在1-9年級仍然需要優先學習體制內課程,而且國家對義務教育階段體制外課程管控力度日益嚴厲。
3. 中國公民可以在高中階段選擇入學以備考國外大學為目標的完全體制外授課的學校。
當前的政策意味著,中國國內的「國際學校」已經式微,在國內接受國際化教育的空間越來越狹窄,甚至對於中國公民來說從此再無真正的「國際學校」。
這個時候,新加坡的國際學校將會是您非常好的選擇。
新加坡國際學校的優勢
新加坡的國際學校到底有哪些優勢?為何其他地區的學校始終難以超越新加坡?
國際化課程
在新加坡,除了有舉世聞名的雙語教育外,新加坡的國際學校普遍使用的是IGCSE和IB課程。其中,IB課程吸收了當代許多主流課體系的優點,極大程度的汲取了世界諸多國家的教育精髓,受全球認可,學生畢業後可申請全世界各大高校。在新加坡,國際課程與本土課程課更能兼顧。不僅本土課程和課外實踐課程開展的有聲有色,成績更是名列前茅。
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IGCSE),是國外14歲至16歲全世界最多人讀的體系,是Cambridge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CIE)劍橋全球測試的一部分。其證書在大部地區(只要是說英文的)都會得到承認。其廣泛性是由於劍橋的名聲,以及GCSE(即英國的IGCSE)的成功而來的。每年全球有幾千萬的莘莘學子在讀IGCSE。
師資力量
在新加坡的國際學校,師資質量高且穩定,如IB體系的學校聘請高資質的IB老師就相對容易很多,教師的水平和質量都能得到保障。

學費
以新加坡澳洲國際學校學費為例,幼兒園:26000新幣、小學:26000新幣、初中:26000新幣、高中:27820新幣。因此,新加坡國際學校學費在5萬到15萬人民幣之間。
當然,不同的國際學校之間的學費肯定也是大不相同的,不能一概而論。
不過,新加坡的國際學校有多種類的獎學金,且獎金豐厚,可以留學生緩解經濟壓力。

▲2018年,新加坡SIM國際學校舉行全額獎學金頒發儀式,將2.5萬新元獎學金頒發給天津市佟樓中學學生劉逸天。
學習氛圍
新加坡國際學校嚴格要求學生國籍的多樣性,按照合理的比率分配,保證每個班級里都有不同種族、不同國家的學生一同學習,實現真正的國際化教育。一所真正國際學校就要像一個濃縮的小聯合國,各國學生間產生不同的文化碰撞,在這樣的國際化環境中,英文水平和國際視野會得到不斷提高。
入學門檻
新加坡國家學校非常人性化,面向全世界進行招生,不受國籍的限制,只要有位置,只要入學考試通過了,隨時可以入學。
更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的政府開放陪讀簽證,未滿十六周歲的孩子的媽媽可申請陪讀簽證,不錯過孩子的學習生涯。
課外活動
在IB成績如此拔尖的新加坡,所有的國際學校依然非常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幾乎所有國際學校的課外活動都非常豐富精彩,不少國際學校開設各種各樣的課後俱樂部、藝術、課外活動等特色環節,例如戲劇、舞蹈、園藝、聲樂及樂器、繪畫、手工、體育、高爾夫、節日主題活動等等。比如美國史丹福國際學校就有超過350種課外活動。
新加坡除了以上的活動,還會設置參與課外活動的相關學分體系,以鼓勵學生更多參與課外活動,學分會是就業考察的指標之一。

選擇新加坡的國際學校,性價比高且教育質量可靠,其國際化的學習氛圍也能讓孩子更好地接受國際化的教育。新加坡的國際學校的優質教育讓孩子接軌國際,贏在起跑線上。
*部分圖文資料來源於網絡收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