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班或增益課程旨在
為學生開拓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
拓展學生的見識和技能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
這類課程已經淪為爭奪高分的工具
新加坡教育部部長陳振聲昨日在公共服務署和新加坡公共服務學院聯辦的線上論壇上回答了對本地學生是否過於依賴補習這一問題。
「如果學生在校外上很多課程,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擴展技能,我是相當樂見的。但學生如果上補習班不只為了考試及格,而是為爭奪高分數,那我就頗為擔心。這麼做等於把成功的定義看得過於狹隘。」
具體情況
陳振聲先生表示:應該要將人們的成功定義的更寬廣。因為現在人們都在追求同樣的成功指標,所以導致很多人認為新加坡教育制度壓力大。

如果家長想讓孩子學習課程以外的知識,也儘量按照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潛能。
01 陳振聲先生曾向一群中學和高中學生提問,假如教育部把課程內容減半,他們怎麼看?
成績稍微不錯的學生說:「課程內容若減半,每個人爭取考好那剩餘一半內容的考試,目標不再是考90分,而是要考99分,那他們的壓力反而加大。」
所以即使課程減少,也未必能減壓。整個社會需要重新定義成功的範圍,在觀念上或能更加平衡。
做好終身學習和學前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政策和制度須不斷與時並進,而要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除了注重中小學及高等學府正規教育,還須做好終身學習和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仍會是政府的一大關注領域,但與之相關的更高昂費用可能引起年輕家長的顧慮。

陳振聲強調:政府會繼續設法幫助家長減輕幼兒園的開銷壓力,並通過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培訓及展開相關研究,繼續提升學前教育的素質。
計劃將在2025年,讓八成孩童都能就讀於政府資助的幼兒園。
其中,為幫助孩童掌握現代經濟所需的多元技能,不僅得加強在「科技工數」(簡稱STEM)方面的學習,也得培養好奇心和自信心等軟技能。
持續教育與培訓課程
持續教育與培訓課程(CET)需要應經濟更動與行業趨勢而轉變,讓成人學生的培訓為的就業帶來了實質改善,這也就意味著高等學府教職員也得抱持終身學習態度。

近年來政府對國立教育學院和國立幼兒培育教育學院等投放了大量資源,下來將推動成人學習學院的發展。
目前CET制度已經在政府、工運、培訓員與教育工作者,以及僱主與業者之間形成強大的合作關係。
02 政府也表示將從三方面降低成人學習的門檻:
多元化的學校和教育渠道
多元化的技能
多元化的觀點和體驗
針對來自弱勢背景的學生,政府會繼續為弱勢家庭及學生提供支持,協助他們改善生活,並為他們帶來希望。
兒童發展帳戶充值計劃
新加坡教育部與伊頓基金會(ECF)和新加坡社區基金會(CFS)合作開展了兒童發展帳戶充值計劃,使大約1300名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齡前兒童受益。
這項倡議得到了新加坡小學生家庭生活提升工作小組(UPLIFT)的推動,旨在加強對弱勢家庭學生的支持。

伊頓基金會和新加坡社區基金會計劃在未來三年中為「兒童發展帳戶」捐款近一百萬新加坡元。
從2020年11月開始,這些符合條件的兒童將在未來的一至三年內通過「兒童發展帳戶」獲得每年最多250新加坡元的資助。
新加坡政府也將為符合條件的兒童通過「兒童發展帳戶」發放每人每年500新加坡元的資助款項。
三年間,這些家庭最多可獲得1500新加坡元的政府資助。
他們的父母或監護人可以使用這些資金來支付兒童學費和經過嬰兒福利批准機構(AIs)核准的醫療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