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阿姐鄭惠玉在當地電視圈還是「小妹妹」時就被叫「阿姐」,從一開始無所適從到如今欣然接受,她走過37年漫長但充實的演藝道路。
《聯合早報》報道,鄭惠玉是新加坡電視台大家姐,有「鎮台之寶」的地位,但她在片場總是和演員及工作人員打成一片,大家都稱呼她阿姐,尊敬她但不害怕接近她,
她認為進了片場,自己就是演員,還要導演平常怎麼跟演員互動,就怎麼對她。
她說:「忘了大家從什麼時候開始叫我阿姐,這個稱呼很沉重,名銜很大,就連前輩和資深工作人員都這麼叫我,讓我很不習慣。」
「現在,阿姐好像變成我的名字,我也不再當成是包袱,畢竟年齡和輩分也已夠資格。」

鄭惠玉(左)參與過不少慈善籌款演出,圖為她和陳漢瑋在2006年《一心一德為善樂》中跳印度舞。(聯合早報檔案照)
使命感來自公眾的信任
扛下阿姐的頭銜,伴隨是其附帶的責任和使命感,她覺得就像家裡的姐姐那樣,凡事要顧全大局。
她說:「大家認同並給我這個稱號,我有很大的責任,因此處理很多事時須冷靜、徹底地思考,不能以自己為出發點。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所說的話都須負責。」
「新年特備節目我都沒有缺席,我也是慈善籌款節目的常客,即使拍戲的量少了,但還是會通過這些節目做出貢獻。」
「藝人的身份很微妙,雖不是大人物卻有小小影響力,我想藉助它推動一些事情。」
她早前幫忙宣傳反家庭暴力,之後也主動針對各種暴力,發起一個叫做「You Can Say No(你可以說不)」活動。
「後來很多人邀請我參與他們主辦的慈善活動,因為網絡上有很多假信息,他們擔心受害者在求助時被騙。他們認為公眾對我的信任,讓更多人勇敢地站出來發聲。」
她曾跟一起做節目的導演聊起,對方解釋每次叫她參與慈善節目是因為觀眾相信她,這種信任和尊重用錢買不到,讓她忽然覺得好有使命感,一定要堅持,做得更多、更好。
態度好勝過經營人際關係
雖然在獅城電視圈地位高高在上,但鄭惠玉沒有為保住地位而做什麼,但她覺得工作時真的要有很好的態度,並懂得怎麼揣摩角色,對她來說,這些比經營人際關係更重要。
「我很喜歡跟工作人員聊天,覺得每份工作都值得被認可和尊重。工作的時候大家互助互補,默契好,出來的效果才會好。」

鄭惠玉(右起)、萬梓良和范文芳當年合作演出《金枕頭》。(聯合早報檔案照)
萬梓良教會她喊停
鄭惠玉因為馬不停蹄地拍戲,最終身心不勝負荷,直到跟公司商談1年拍兩部戲後,情況才有了改善。
「那是在拍《金枕頭》後,萬梓良教我的!他說要選擇好的戲來演,才有時間休息,好好做準備,才能享受拍戲過程,他勸我不要太累。」
但她不贊同後輩演員效仿她,她常跟新人說,不可以拒絕任何一個角色,即使不願意也要做,不能以她為標準,覺得哪些工作不適合就不做。
她說:「他們還沒有權利要求這些,而且你也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潛力等待被發掘。」
她以自己參加慈善演出為例,節目組會給她很多艱難的任務,她很少拒絕。
她說:「除了一次,那時我懷第一胎,工作人員卻要我從梯級跳下來然後做一字馬,我馬上拒絕,而大家很快就猜到我懷孕了。」
「我自認是勞碌命,而且喜歡挑戰,每當他們說你一定要做,我就會吞下去,但慢慢地就發現自己是做得到的,可以去嘗試,盡力做得最好。想通以後就會很拚命去做,結果還挺享受的。」
但是,不要叫她演接吻戲,她一定會瘋掉。
她說:「很久沒有演了,會不敢演,這可能是現階段一個障礙,擁抱親臉頰都可以,嘴對嘴和床戲就不要啦。」
坦然面對角色轉變
入行37年,鄭惠玉早期比較擔心難再有突破,但是現在覺得要隨遇而安。
她說:「現在不是每部戲都搶著找我拍,所以要自我調整,畢竟演戲是我愛的工作。我覺得很多事情要坦然面對,現在的走向是年輕人輩出,劇本也朝年輕方向走,讓新人有機會上位、擔正。」
鄭惠玉在《小娘惹之翡翠山》中要扮老,這讓她糾結。
不過,編劇洪榮狄和監製羅溫溫說妝容方面不會讓她變得很老,也說他們需要一個氣場強的角色,覺得她是不二人選。
「我考慮了兩個星期,決定調整心態接下角色。另一個讓我點頭的原因是導演盧燕金,她擅長拍這類劇種,我很想跟她合作,加上年代劇一直是我很喜歡的。」
「導演在詮釋角色方面給了我很多意見,如說話速度不能太快,要沉穩一點,眼睛不能炯炯有神,不能畫眼線,連口紅都不能塗。所以我戲中只打了一點底妝,眉毛刷一下,差不多是素顏演出。」

鄭惠玉(中)在《小娘惹之翡翠山》中飾演張家女主人劉秀娘,右為她戲中的二媳婦劉子絢,左為飾演媽姐的曾詩梅。(取自早報網)
受前輩的刻苦耐勞感染
鄭惠玉坦言當初入行是因為參加「才華」得了冠軍必須簽約,但當演員不在她的人生規劃中,因為她會怯場,口齒也不伶俐,覺得自己不能勝任。
她說:「很多前輩為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他們真的很勤勞,也很肯吃苦,像向雲姐和(黎)惠燕姐看起來弱不禁風,但她們很早報到做妝發,古裝造型須要弄兩個小時,還要在太陽底下拍攝,以前演員沒有助理,她們得扛著一大堆東西出外景。」
「為什麼她們可以挨,我拍時裝卻挨不了?有了對比就覺得其實還ok啊。我希望前輩這種刻苦的精神能一直傳承,大家工作的時候真的要認真。」

鄭惠玉在《三面夏娃》中飾演的BoBo,讓大家看到她演技上的進步。(聯合早報檔案照)
《執法先鋒》後演技開竅
剛入行時懵懵懂懂就被推上陣,讓鄭惠玉有點排斥和委屈,因為大家對她有期望,她卻沒有讓大家看到成果。
她說:「當時我每天在算日子,期待約滿那天,後來慢慢抓到竅門才開始喜歡演戲。」
「我演了《執法先鋒》後突然覺得自己好像會演戲了。那時候,我跟日本演員永瀨正敏拍了一部電視電影《淡馬錫之戀》,從對方身上學到對工作的投入和認真。」
「永瀨正敏的樣子不特別起眼,可是一拍起戲來就瞬間投入,讓我很震撼。我在一旁觀察他的工作態度,看他怎麼詮釋角色,再學以致用。」
她表示,在演藝圈這些年是有遺憾的,可是為何要耿耿於懷?某些事情沒有發生在你身上,不一定是壞事。
她說:「別人的成就,在你身上不見得會有同樣效果。以前的我可能會覺得遺憾,但現在不會了,總會有得有失,放下這些糾結後,我開始享受每件事,享受工作,享受跟大家相處的時間。」
她不知道現在是不是人生最好的階段,但覺得自己掌控得挺好的,她沒有苛求或覺得一定要達到什麼目標,沒拍戲時就旅行,到不同的地方觀察人,演員必需有這樣的敏感度和觀察力。

鄭惠玉是新加坡電視台大家姐,但她在片場總是和演員及工作人員打成一片,大家都稱呼她阿姐,尊敬她但不害怕接近她。(取自早報網)
兒子嫌被打得不夠
鄭惠玉自認以前是很霸氣的媽媽,可是現在不會了。
她坦言對老大和老二的管教比較嚴,可是到了老三,因為老公退休了就讓他管。
她說:「我也想用另一種方式跟孩子溝通,因為我很累,怕自己壓力太大,也意識到需要放鬆身心。所以孩子要怎麼樣就怎麼樣,老公也叫我不要管那麼多,我說ok!因為我也希望跟孩子的關係好。」
「老公主外我主內,家裡大小事情,包括孩子都由我打理和做決定,比較大的事情如金錢都是他來主管,當然我們也會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