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新加坡建國才56周年,但這個小島確實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
可能許多人都知道以下這些學校,但是伴隨這些學校的歷史卻鮮為人知。
意騰學姐整理了新加坡5所最古老的學校,一起來了解下塑造了新加坡歷史的百年名校。
Raffles Institution
萊佛士書院
雖然St Margaret's 聖瑪格麗特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女子學校,但它並不是最古老的學校。萊佛士書院由史丹福·萊佛士爵士於1823年建立。
但由於建築工程和資金問題,教學推遲到9年後的1834年才開始。
以前被稱為Singapore Free School 新加坡免費學校,1868年,學校才更名為萊佛士書院。
自成立以來,萊佛士書院擁有許多著名的校友,包括新加坡的前兩位總統以及許多其他政治人物。

St Joseph’s Institution
聖約瑟夫學院
聖約瑟夫學院學校(SJI)是新加坡歷史第三悠久的學校,也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天主教學校。1852年,讓-瑪麗·布瑞爾(Jean-Marie Beurel)神父為新加坡男孩開辦的基督教學校。
Beurel神父認為這所學校將是促進天主教在新加坡傳教的好方法,其目的是作為他在1847年建造的教堂的補充。這個教堂今天仍然存在,被稱為 Good Shepherd教堂。
在1867年被命名為St Joseph’s Institution 聖約瑟夫學院之前,這所學校被稱為St John’s School 聖約翰學院。
1988年,學校搬到了現在位於Malcolm Road 的位置。
1992年,原校址被列為國家歷史文物,現在是新加坡藝術博物館的所在地。

Convent of the Holy Infant Jesus (CHIJ) Schools
聖嬰女子學校
新加坡有11個不同的Convent of the Holy Infant Jesus (CHIJ) 耶穌聖嬰女修院學校,由小學和中學組成。
創建 SJI時,讓·瑪麗·伯瑞爾神父(Jean-Marie Beurel)意識到女孩也需要接受教育。這激發了他寫信給法國 的Infant Jesus Sisters,鼓勵他們派修女到新加坡幫助建立一所學校。
1845年學校建立,後搬到Toa Payoh。

St Andrew’s School
聖安德魯學校
這所學校由兩名英國人在1862年成立。1872年獲得政府資助。
首任校長儘管當時跛了一條腿,但還是向學生們展示了足球和舉辦運動會。
學校重視體育運動的傳統也一直延續至今。

Anglo-Chinese School
英華學校
位於Amoy Street的這家小店可能毫不起眼,但在1886年,William Fitzjames Oldham 在此創立英華學校。

從13個學生很快發展壯大一年後搬到了 Canning Rise。
1950年創建Barker Road校區(現為小學校園),1957年創建Canning Rise校區(現為中學校園)。
我們今天所稱的ACS Independent或ACS(I),起源於Barker Road,1977年擴展成為Anglo-Chinese Junior College 英華初級學院(ACJC)
學校至今都保留著著名的校訓「The Best Is Yet To Be」。
怎麼入讀這些百年名校呢?
選項一:直接備考O水準
滿足一定年齡的初三畢業生,是可以以國際生的身份直接報考O水準考試的。
O水準考試的科目考試時間是分布在每年的5~11月,旅行簽證是不可以報名的,需要取得長期簽證才可以。需要考試O水準的中國學生必須要到新加坡來學習,備考。
選項二:先考AEIS 再備考O水準
AEIS是新加坡政府學校的入學考試,國際生可以通過這個考試插班新加坡政府學校的2~5年級,初一~初三。小一、小六、初四和高中不接受插班。國內初三畢業的學生可以先考AEIS 進入政府學校的初三或初二(成績不夠好),再跟著新加坡孩子讀初三、到初四再考O水準。
其實這條路線特別適合國內初一、初二的孩子。因為我們國內中考是7月結束,新加坡是每年的1月是新學年開始。AEIS考試每年9月、2月兩次,報名是7月,11月。如果孩子在國內已經初三了,孩子其實很難在很短時間內就能通過。一般都要備考半年到一年。
先考AEIS 再備考O水準,優點是孩子能進入新加坡政府學校的初中學習一段時間,對後面的O水準考試取得更好的成績有更大的把握,缺點是孩子時間會耽誤。
學費及生活費用
新加坡政府高中的學費是1700新幣一個月,大概10萬人民幣一年。
到新加坡參加O水準考試的補習費大概8~10萬一年。考試費用是幾百新幣,約4000人民幣。
孩子在新加坡備考和讀書的生活費是12~15萬人民幣/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