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1日,《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輯》發布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英國牛津大學連續七年穩居榜首。
今年,共有來自104個國家和地區的1799所大學進入排名,比去年增加了137所,是這項排名19年來入選高校最多的一次。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主要根據五個方面的績效指標對大學進行排名,分別是:
• 教學(學習環境):30%
• 研究(論文數量、收入和聲譽):30%
• 引文(科研影響力):30%
• 國際展望(學術人員、學生 研究):7.5%
• 行業收入(知識轉化):2.5%
前十名被英美高校占據。
七所美國大學分別為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耶魯大學;
三所英國大學分別為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和帝國理工學院。
不過,在世界前100名的高校中,美國大學的占比再度下降,已從2018年43所高校的巔峰時期,降至今年的34所。





新加坡國立大學在最新出爐的《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輯》排名中首次躋身全球最佳20所大學,升至第19位。南洋理工大學也躍升10位,上升至第36位。
國大校長陳永財表示,校方將繼續竭盡所能,提供跨學科教育途徑,並為學生和校友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以應付現今和未來的挑戰。

南大也發表聲明說,南大的排名在過去12年,攀升了138個位置,校方在研究、教學、引用和國際視野4個指標中,都取得進步。
南大校長蘇雷什表示,校方致力在教育、研究和創新方面,取得卓越表現,這個排名也肯定了各大科系學院、學生和職員在研究和創新方面的成就。
THE排行榜首席知識官貝提說:"數據清楚地表明,新加坡這個城市國家是一個卓越、不斷發展的高等教育強國,是東協國家中的燈塔,也是一個強大、聯繫緊密的國際樞紐,並且還在不斷地進步。然而,其他東協國家確實在全球競爭中落伍了,這令人擔憂。」
東協國家方面,馬來亞大學跌出世界前350名,菲律賓大學跌出前800名,印度尼西亞大學則跌出前1000名。

亞洲方面:
共有19所亞洲大學進入泰晤士百強榜,其是,中國大陸七所,香港五所,韓國三所,新加坡二所,日本二所。
清華大學在亞洲大學中排名第一,北大第二,排在第三的是新加坡國立大學。


中國大學方面
中國大陸方面,共有95所高校上榜,上榜大學數量位列全球第四,僅次於美國的177所、日本的117所、英國的103所。其中有11所高校躋身前200名,創下最好成績。
中國大陸院校今年的整體排名繼續上升,總平均分從三年前的35.9提高到41.8,得益於研究聲譽和研究出版物引用這一績效指標的提高。
中國大陸今年有7所大學進入世界百強,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在排名中大幅上升,分列第51位、第52位。南京大學首次進入百強。
另外,中國香港共有5所大學位列世界大學排名前10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