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心鈺為英文書「Larger than Life」錄製有聲書版本,分享她主持《稀遊記》的難忘故事。(Storytel提供)
(新加坡訊)走訪世界各地尋找新加坡人的《稀遊記》於2007年推出第一季,2014年推出第四季。主持人李心鈺於2016年推出英文書「Larger than Life」,此書集合這個招牌節目《稀》節目中,十個讓她特別難忘的故事。
今年,她走進錄音室,用聲音敘述這些故事,以有聲書形式呈現這部作品。有聲書總時長近四小時半,她分四次,共20小時左右錄製完畢,每回必帶香精油、爽身粉、雞精、茶、白開水進入「悶熱」的錄音室(為降低噪音,冷氣開到幾乎沒有),幫自己保持最佳狀態。
李心鈺告訴《聯合早報》,錄製有聲書最難的部分不在錄音室,而是籌備過程。她得盡力背下和消化內容,投入飽滿的情感,讓聽者感受到當中的歡笑與淚水。那陣子,她經常對著那本書喃喃自語,「從早念到晚,不認識我的話,看到我自言自語的樣子,會覺得我的精神是不是有問題。」
與《稀》受訪者保持聯絡
李心鈺也得尋求當年在《稀》受訪的新加坡人幫忙,「這個有聲書不是靠我一個人的努力和力量完成的,而是靠全村的人和山上的朋友幫忙!」書里的內容包含各地的地名、專有名詞、當地用語等,她遇到沒有把握消化的詞,不得不求助,「有一些字眼在網上是找不到的,必須通過當地人才能了解發音。」例如在香格里拉的友人就豪氣拋出一句「包在我身上」,協助她詢問深山的朋友,取得某詞語的正確發音。

李心鈺與《稀遊記》的不少受訪者保持聯絡。
李心鈺與《稀》的不少受訪者保持聯絡,主持人和受訪者的關係升華為友情。老朋友們義氣相挺,她欣慰笑說,幸好人緣不錯,「我沒為了做節目,拍完就說再見的。想想看,如果我沒保持聯絡,這個有聲書也很難做,很多發音我不會發。」
李心鈺透露,2016年出書時,心裡已很清楚,內容適合錄成有聲書,但當時的本地有聲書市場不普及。今年,有聲書平台Storytel找她為其他書籍錄有聲書。她笑說,自己厚臉皮地詢問對方有沒有興趣錄她的書,幾天後,對方就致電告知已取得錄音版權。李心鈺形容當下心花怒放,「很開心,沒想到我的這個小小願望可以實現!」
她說:「每一次進去錄音室時,我都一直告訴自己要盡本分,要加油要努力要用功,不然會浪費別人的時間。我沒有偷懶過,真的,可能因為這本書對我意義重大。」
想繼續關懷在外地的國人
口碑好的《稀》是李心鈺的主持代表作之一。相隔上一季已過了七年多。倘若節目重啟,她願意再主持嗎?
李心鈺回道:「我很想主持,但不是因為透過《稀遊記》能夠獲得觀眾的肯定。我想做這個節目的原因只有一個,我想知道在外地的新加坡人在這段期間,這麼難熬的時候,過得好不好?想家嗎?有多麼思念見不到面的親人?這是我非常想探討的和想知道的。」
李心鈺說,當年在《稀》亮相的新加坡人,有人確診冠病,有人留守印度見證身邊人確診,也有人因疫情已回到新加坡,「不管怎麼樣,大家都OK,生病的也已經恢復了。」
讀者可透過Storytel應用聽一聽李心鈺的有聲書。
圖/文:取自《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