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時,地理老師一字一句清晰地說:「新加坡熱帶海洋性氣候,長年炎熱,午後多熱帶暴雨。」讓我對新加坡印象深刻,好奇於這個每日一場暴雨的國度。
搬來這裡之後發現,這熱帶暴雨其實是姿態各異的。
新加坡位於北緯二度,就在赤道上,人們說它沒有四季。然而,住了幾年之後,我發現,新加坡的四季其實挺明顯的。書上的術語會將熱帶的季節稱作乾季和濕季。乾季炎熱乾燥,濕季溫熱多雨。習慣了四季的人們則習慣於仍將一年劃分為春夏秋冬。
2月到3月是春,4月到8月為夏,9月到11月是秋,12月和1月是冬。
只是,所有的季節和氣候詞彙,在這裡都是縮小了刻度的。想像將溫度計壓癟之後再放大,在亞熱帶和溫帶里,季節之間的溫度差為十幾度甚至更多,而這裡,季節之間的溫差在兩三度。
你們一定以為我在開玩笑。這和我剛來別人告訴我時反應一樣。住久了,就會同意原來季節的變換真的可以如此微妙又鮮明。
新加坡全年氣溫在25度到35度之間波動。夏天(乾季),每日最高溫能到35度,加之雨水少,感覺是烈日炙烤,太陽下呆幾分鐘即口乾舌燥;冬天,每日最高溫32度左右,但每日早晨的氣溫由秋天的29度降至28度或者27度,就有涼爽的感覺。春秋時,每日氣溫基本上恆定地在28到32度之間,介於炎熱和涼爽之間。
而全年都有的雨,在這四季也不同。
春季的雨多為午後暴雨。每日下午兩三點,當大家午飯後回到辦公室,再度投入工作時,一不留神,看窗外,便見適才的艷陽天墨黑的雲密布,閃電一會兒呈直線從天頂直劈地平線,一會兒呈之字可怖地刺向某幢高樓,一會兒斜斜地輕閃緊跟一道爆炸式的巨閃,讓人心驚。雨水密不透風地像無數道帘子,緊緊地罩著這不大的島上的世界。雨水連成的線粗得像一根根筷子。然而,也許你喝了杯咖啡,或打了個電話,再一抬頭,雨沒了,雲散了,太陽又掛在了天上。若剛才沒有特別注意,還會疑心自己是不是看錯了,轉頭向同事求證剛才是不是下過雨了,或者站起身看路面有沒有濕。若是雨剛停,路面可能濕漉漉的,若雨已停了一會,連地都已經乾了,唯能證明雨過天晴的也許是有時掛在天空的彩虹,或者比雨前更鮮嫩一些的樹葉。
夏季雨水少,不定時,雨量也小。有時幾天或一兩個星期不下雨,偶爾來幾片烏雲,你以為要下雨了,卻只吝嗇地灑幾顆,地面還沒幹就停了。若某一天下場大雨,將炎熱略微驅散,你就欣喜地猜也許旱季終於結束了,然而接下來它就更長時間不來了,任你無奈地每日頂著炙烤。
秋季雨水又開始多了。午後那一場,和春季的雨無異,有時在傍晚還會加一場。傍晚的雨沒有午後暴雨的可怖嘴臉。有時這邊晴著,那邊卻下起雨來。下也下得溫柔,還調皮地變換著節奏。它有時稀稀疏疏淅淅瀝瀝像中國南方的春雨,沒帶傘也濕不了身,還如清涼的甘露正好去去暑氣。當你正怡然自得,它會突然加大力度,緊鑼密鼓來幾下大雨,讓你猝不及防慌慌張張地跑去找躲雨的地方,等你剛剛跑到,舒了口氣,甩甩濕了的頭髮躲進屋檐,或涼亭時,它又慢下來。這時,你卻怕一踏出去又碰上大雨而猶豫不決。它卻似乎看穿了你的猶豫,繼續不大不小地下著,逗著你的耐心。等你不耐煩了,打算再試試運氣時,就要小心了。可能它心情極好地就慢慢收住了,也可能它惡作劇沒有預兆地嘩一下變成傾盆大雨,讓你來不及反應就被澆了個透濕。
冬季的雨則越發多了,不分時間隨時可能下,且一下就是傾盆。除了午後和傍晚,凌晨也總有一場大雨。冬季晚上睡覺開著窗是很舒服的,帶一點點涼意的風在夜半後吹進來,吹在身體上愜意極了。然而,在你睡得最熟的凌晨,雨會突然從天而降,還伴著大風,電閃和雷鳴。於是你趕忙蹦起來,三步並作兩步去關窗戶,拉窗簾。這雨總是瓢潑的,幾分鐘,家裡的地板就會被打濕。儘管這樣,清晨的雨仍是我最喜歡的。躺在床上,隔著窗戶,聽雨水敲打在樹葉上的沙沙聲有點鄉愁的感覺。我小時候住的房間窗外是一棵大樹,夏天一下雨,就發出一樣的沙沙聲。這樣的聲音陪我入睡,陪我起床,陪我嬉戲的童年,也陪我燈下苦讀的夜晚。
其他三個季節里,你基本上可以計算下雨的時間。在冬季可不行。明明清晨剛下了場暴雨,等你吃完早飯要出門,發現雨又開始了,仍是暴雨,而且持續。這個季節的雨就像天被捅了無數個破洞,又像天庭里有誰對大地充滿了仇恨,雨是死命地倒下來,砸下來。傘是打不住的。半秒鐘就能變成落湯雞。在十二月下旬聖誕時分,這樣的雨有時會持續幾天,一刻不停。
新加坡多雨。剛來時,摸不准雨的脾性,時常抱怨。住久了之後,就習慣了這雨,漸漸喜歡了這雨,變得不能沒有雨。
正因為每日晴,每日雨,新加坡的晴和雨已經沒有了界限。晴也無人在意,雨也無人在意。晴和雨,只像一天中不同的時間,早晨八點和中午十二點,沒有哪個更好哪個更不好,該做什麼就做什麼。若想要依據天氣去安排自己的日程,無疑是白費力氣,一來摸不透,二來沒必要。很多活動,就算下雨了,能不中斷就不中斷,小雨完全不在意,大雨躲一躲,下完再繼續。
一次孩子學校進行公益跑的活動,活動剛要開始,下起了小雨。我猶豫了一下,跑還是不跑呢?學校沒猶豫,宣布開跑。一群家長孩子立刻擁上了跑道,孩子急著參與,我想拉住,孩子甩開我的手就跑進了雨里,我也心一橫,跟著孩子一起在雨里跑了起來。孩子在雨里跑了十幾圈,汗衫短褲全濕了。雨停了,太陽出來了,曬了一會,一摸,乾了。
一次小孩的生日會,踢足球。正是雨季,開始了沒多久,開始下傾盆大雨。大家在運動場的檐下躲了躲,雨卻沒有停的意思。家長問孩子們,繼續還是停止?孩子們紛紛說要繼續。於是,一群十歲左右的孩子在如注大雨里任是踢完了九十分鐘。完了之後,一群落湯雞的孩子為這雨里踢球的經歷驕傲得不得了。
大雨里,游泳池裡仍然有人繼續淡定地游泳,池邊躺椅上仍然躺了不少人(只是將椅子挪到有屋檐的地方),看著書,發著呆。
最麻煩的是燒烤聚餐。新加坡的商業小區都設有燒烤點,住戶可預定,邀請朋友來party。我們以前住的小區燒烤點沒有頂棚,有時烤著烤著突然下雨。若是小雨,大家就不在意地繼續坐在圓桌邊聊天,喝酒,吃肉。要是大雨,大家就慌忙嘻嘻哈哈地收拾東西,去躲雨,等雨停了或小了,再出來繼續烤。若是雨季,就往往會同時預定一個室內的活動室,做兩手準備。
新加坡四面環海,雨水是它最重要的淡水來源。島上的河流湖泊都來自於雨水。為此,新加坡特別重視雨水的儲存和利用。新加坡的面積只相當於上海浦東的一半,卻有十七個水庫。全島四處是超強排水能力的溝渠,一場大雨後,溝渠里奔涌著巨大的溪流,都流向水庫,作為淡水儲存,再利用。旱季雨水少時,水庫往往告急,這時,政府就會提醒民眾節約用水。濕季時,水大概多得用不了,節約用水就不再說起了。
充沛的雨水種植花草變得特別輕鬆。我在露台上種的花和菜只在旱季要澆水,其餘時間裡,每天一場雨就夠了。多買幾個大桶放在露台上,下雨時接滿水,用來清洗露台,或存著在不下雨時用來澆水,也算是生態種植,循環利用,節能環保了。
雨像新加坡的靈魂,沒了它,就少了很多靈動,很多變化,很多樂趣。雨也成了我新加坡記憶的底,這裡的晴天記不大得了,而那變化多端的雨,則栩栩如生,印象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