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至20日,由中國中央芭蕾舞團呈現的芭蕾舞劇《過年》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上演。優雅動人的舞姿、中國廟會的熱鬧景象、扮成小金元寶的新加坡小演員……這部被稱為「中國版《胡桃夾子》」的賀歲大戲,帶給新加坡觀眾一個又一個驚喜。
用芭蕾形式講好中國故事
《過年》講述了一名外國友人到一個中國家庭過年的故事,通過外國友人饋贈的禮物,巧妙地將俄羅斯古典芭蕾經典《胡桃夾子》的元素融入劇中。故事虛實結合,在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伴奏下,通過小女孩的夢境,將仙鶴舞、絲綢舞、糖葫蘆舞、風箏舞、陀螺舞、瓷器舞、鞭炮舞、十二生肖舞等蘊含豐富中華文化元素的舞蹈無縫嵌入,新穎的創意和精彩的表演不時引來觀眾熱烈的掌聲和喝彩。

中芭《過年》演出現場 中央芭蕾舞團供圖
《過年》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連演3場,為新加坡觀眾送去新春佳節的美好祝福,收穫了觀眾廣泛好評。當地華人劉女士說,演出給她帶來豐富的精神享受,她很高興在舞劇中看到各種中國元素,感受到春節喜慶吉祥的氣氛。新加坡非凡舞蹈學校校長王海青認為,這種中西合璧的藝術風格是很不錯的嘗試,編舞、造型、服裝等讓人耳目一新。印度裔新加坡人貢詹帶著小女兒一起來看演出,她說,自己在美國和新加坡等地看過多部《胡桃夾子》的芭蕾舞版本,這是最喜愛的一部。因在新加坡生活,貢詹得以了解華人過年的風俗,劇中很多元素讓她感到親切。
中央芭蕾舞團黨委書記、副團長王全興介紹,經典芭蕾舞劇《胡桃夾子》1892年首演於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100多年來不斷被重新研究、編排,創作出多個版本。2001年2月,中芭首次創作中國版《胡桃夾子》,並於2010年將其改版並更名為《過年》。2018年10月至11月,中芭在法國連演11場《過年》,場場爆滿。今年是中芭成立60周年,60年來,中芭創作了一大批芭蕾佳作,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大大推動了芭蕾藝術在中國的發展。《過年》是中芭今年開年首場海外演出,希望藉助芭蕾這種西方藝術形式講好中國故事,增進中外了解和友誼。
講座展覽豐富交流內容
本次中芭新加坡之行,除了3天的正式演出,還包括展覽、講座等豐富內容。1月16日,「芭蕾在中國——中央芭蕾舞團60年的傳承與發展」主題展覽及講座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舉辦,中國駐新加坡使館文化參贊闕小華、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主任肖江華與百餘名當地民眾參加活動。

主題展覽通過生動的圖片、視頻等,多角度展示中芭60年來的發展歷程。
主題展覽通過生動的圖片、視頻等,多角度展示中芭60年來的發展歷程。講座中,中芭藝術總監助理、總排練者、芭蕾藝術家徐剛介紹了芭蕾藝術在中國從萌芽到發展、成熟的歷程,以及中央芭蕾舞團在編創、引進、教育和普及芭蕾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其間,穿插進行的經典芭蕾片段現場表演點燃了觀眾的熱情,席間掌聲不斷。
「中芭60年不懈奮鬥的歷程讓人非常感動。我本人一直在為新加坡芭蕾舞的普及工作而努力,也深深認可中國芭蕾在創作理念上的不斷突破。」觀眾沈芷華激動地說,「衷心祝賀中芭成立60周年,祝願中國芭蕾再創輝煌。」「希望通過此次『芭蕾在中國』系列活動,讓新加坡觀眾進一步了解中國芭蕾的發展,提升中芭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肖江華說。
新加坡小朋友參演成亮點
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的協助下,39名新加坡小朋友登上舞台,在《過年》中扮演「小小金元寶」,成為中新文化交流不斷加深的又一生動體現。
小演員選拔工作由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真實東方傳媒有限公司在中芭指導下完成。入選的小演員平均年齡只有6歲,其中有多名新加坡「中國兒藝馬蘭花藝校」的學員。依託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優質的教育資源,這些小學員長期進行戲劇表演、形體、舞蹈等方面的學習,也曾多次登上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的舞台,擁有較為豐富的舞台演出經驗。

新加坡小演員參演《過年》 中央芭蕾舞團供圖
為了演出的順利進行,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委託「中國兒藝馬蘭花藝校」老師周佳雲子對小演員們進行前期訓練。周佳雲子帶領馬蘭花藝校教師團隊,耐心細緻地對小演員們的形體、動作、舞台表現力等進行訓練。中芭團組抵達新加坡後,中芭演員孫曉倩來到中國文化中心,為小演員們開展專業的舞蹈排練教學。演出前,小演員們還跟隨中芭團組到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排練,接受中芭藝術家的悉心指導。在多方努力下,新加坡小演員雖大多未接受過專業芭蕾訓練,仍全部出色完成了演出,呈現出最佳舞台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兒藝馬蘭花藝校」的聯合打造者,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除了高度重視課堂教學質量,還經常為學員創造課外活動和舞台實踐機會,包括參加央視《開講啦》節目錄製、北京夏令營「探尋藝術之旅」、楊麗萍藝術分享會的舞台互動以及新中青少年藝術節演出等。此次登上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的舞台演出《過年》,對小學員們來說是一次難忘的體驗,讓他們獲益頗豐。
王俊濤 席妍子 王麗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