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懂吃噠吃,我是你們最愛的懂懂。「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這首歌雖然很簡單,但是是真的很洗腦!小懂這兩天腦子裡一直循環播放!難道是美食在召喚我?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新加坡的那些美食吧!沖鴨!

1.雞飯
當您看到一個小吃攤上整齊排掛了一隻只熟雞時,就應該知道那便是新加坡的國菜之一——海南雞飯。它在新加坡全國小販中心隨處可見,也是很多大餐館乃至酒店咖啡廳的菜品。同菜不同價:一口大小的雞塊——或是團隊用餐時的整雞——與噴香的米飯、嗆口辣椒、鮮香姜醬搭配食用。這道菜的食譜改編自中國海南的「雞飯」,在添加了新加坡獨特的元素之後,這道菜已經成為了新加坡的「國菜」。

2.羅惹
羅惹在馬來口語中意為「不拘一格的混合」,而且實至名歸。其食材反映出新加坡文化的多樣性,將風味濃烈的不同食物和諧美味地融合在一起。
它是一種混合了蔬菜、水果和油條的本地色拉,覆有厚厚的黑色醬汁,綴以碎花生和芬芳的姜花末提味。
醬汁是一道羅惹成敗的標誌,其醬汁由釀造的蝦醬、糖、青檸和辣椒醬做成。必須以甜酸辣調製出開胃的混合醬料。
通常,醬汁會在大木碗中用木勺調製。只有添加了所有食材並充分混合後,醬汁才算完成。
這些食材包括白灼通心菜和豆芽、鮮脆黃瓜和沙葛、菠蘿片、青芒果或未成熟的蓮霧(jambu)等芳香撲鼻的水果、炸油條和烤豆卜。

3.炒蘿蔔糕
不要將它與胡蘿蔔蛋糕甜點相混淆,後者是一款用胡蘿蔔和香料製成的鬆軟蛋糕,表面富有奶油乳酪糖霜。
這道可口的炒蘿蔔糕並沒有胡蘿蔔,至少沒有橙色胡蘿蔔。新加坡炒蘿蔔糕的主要食材為米粉和白蘿蔔。將米粉和白蘿蔔絲混合再蒸熟,然後切成小塊,和蒜、雞蛋和菜脯 (腌制蘿蔔乾) 一起烹炒。
這些細膩滑嫩的炒年糕就是潮州方言中的「菜頭粿」,幾乎可以在每個小販中心找到。食用時或為黑色(加甜味黑醬油炒制)或為白色(原汁原味)。

4.叻沙
從檳城的羅望子風味叻沙到沙撈越類似咖喱的叻沙,新加坡的叻沙各種各樣。但是它們都沒有土生土長的加東叻沙有名。
加東叻沙受住在加東地區的土生華人(海峽華人)啟發。它有色如火燒夕陽的香辣濃湯,以椰奶和蝦米入味,再澆上鮮蛤、蝦和炸魚餅等食材。
其特徵在於它的米粉:粗粉被切成短條,用勺子即可輕鬆享用。有些攤位,吃叻沙時只會給勺子——根本不需要筷子。
得益於特許經營和樂於進取的叻沙攤販對各種風味的借鑑,如此美味的加東叻沙從新加坡東部傳遍了全國各個角落。

5.椰漿飯
將馬來語「椰漿飯 (nasi lemak)」翻譯成英語會得到「rich rice」。這裡的「rich」不是富裕的意思,而是指令其美味絕倫的椰子奶油。
這道菜擁有完美的混合風味:椰奶和香蘭葉浸透香米,佐以油炸魚或雞翅、「烏打 (otah)」(香辣烤魚脯)、炸「江魚仔」(本地鳳尾魚)、花生、雞蛋、黃瓜片,和「參峇醬」(辣椒醬)。
它是一道深受馬來人推崇的豐盛美食,非馬來人也對它喜愛有加,有他們自己版本的椰漿飯。米飯不變,儘管有些米飯略帶香蘭葉的綠意清香,但是它們的區別之處在於配菜。
例如,華族的椰漿飯可任意搭配油炸雞腿、雞肉香腸、魚餅和咖喱蔬菜與午餐肉。

這幾樣美食看得小懂很心動哇!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其他美食可以推薦呢!可以在評論區和小懂一起討論喲~
世間百態不過四個字——飲食男女。民以食為天,深度研究美食文化,挖掘最新美食風向,這裡是一個有深度,有內涵,偶爾犯二但是緊跟潮流的懂吃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