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新加坡體驗農村生活,這個外島你非去不可

2019年03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從柏卡山上鳥瞰烏敏島。(alexisjetsets網站)

期,被譽為新加坡最後一座「甘榜」 (馬來語「鄉村」的意思)的外島——烏敏島備受矚目,因為島民反饋說,國家公園局自2016年6月接管烏敏島後,設定了太多條條框框,導致遊客銳減。

烏敏島碼頭。(網際網路)

這些條條框框包括:不能隨處垂釣、不能隨處紮營、不能隨處生火烹煮食物、不能隨意在樹幹上綁吊床、不能隨便處置誤闖進屋裡的野生猴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原本天然自由自在的島嶼似乎「一去不復返」。

烏敏島的原始風貌。(網際網路)

對此,公園局澄清說,這些條例早在公園局接管之前就已經存在。

烏敏島在馬來語的意思是「花崗岩島」,以前島上有很多採石場。目前,島上的村民不足百人,但是他們的生活方式與周遭環境,卻能夠讓住在城市的新加坡人和遊客體驗到新加坡早期的甘榜生活。

烏敏島現在長什麼樣,還值不值得去?跟紅螞蟻一起看看烏敏島的特色景點有哪些,再自己做決定吧!

觀光景點

德成的家

德成的家(Teck Seng’s Place)建於1970年代。屋主的名字不用說你們一定猜得到,就是周德成。周先生曾在島上從事家禽養殖、蔬菜種植,也曾經營過一家雜貨店,為烏敏島周圍的各個採石場提供各種物品賺取收入。

德成的家(Teck Seng’s Place)。(網際網路)

周先生2005年搬離烏敏島後,屋子由國家公園局接管。屋子不但保留了原貌,還增添了一些70年代的生活物品,如傳統縫紉車、古董電視機、撥號電話和舊式收音機等,讓人一踏入德成的家,就彷佛穿越回到70年代。

德成的家內部。(網際網路)

德成的家每個月第二和第四個周末及公共假期都免費開放給遊客參觀,參觀時間為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欲知更多詳情,可上網查看。

柏卡山(Puaka Hill)

柏卡山海拔74米,沿途共四個觀景點,想要鳥瞰烏敏島,非要爬上柏卡山不可。沿著柏油路旁一條寫著「柏卡山」指示牌的小路爬到最高點,就可以找到欣賞烏敏島的新高度。

「柏卡山」指示牌。(網際網路)

天氣好的話,你可以看到翱翔的老鷹、被鬱鬱蔥蔥樹林環繞的礦湖、烏敏島上的蝦池魚池度假村,以及無處不在的椰樹。遠處還能看到白沙和榜鵝一帶林立的組屋,以及馬來西亞柔佛州的原始森林。

從柏卡山上鳥瞰烏敏島。(網際網路)

烏敏島果園

烏敏島果園的所在地,曾是島民陳攀龍的果園。園主過世後因無人打理這塊土地,就被公園局接管,種上種類超過30種的350多棵樹木,包括紅毛丹,楊桃,榴槤和芒果等,成了新加坡首個果樹園。

不說你不知,每一種果樹都與島民生活與歷史息息相關。島民過去常在住家附近栽種紅毛丹、芒果、番石榴及各類蔬菜和香料等,生病時也會利用草藥自醫。

馬芒果(Bachang)。(網際網路)

例如:馬芒果(Bachang)這黃灰綠蛋形狀的水果,成熟時,水果香氣濃郁,果實經常用來製作咖喱、泡菜、羅惹以及酸辣醬。它的種子還可用來醫治濕疹和疥瘡等疾病,樹皮還可以用來製作治療潰瘍的膏藥,葉子則可以用來緩解或預防發燒。關於「烏敏島果園」導覽活動的詳情,可上網查詢。

感官花園

感官花園。(國家公園局)

一踏人感官花園,各種植物旁邊都立上解說牌,讓遊客可以重新認識一些自己並不陌生但不經常接觸的植物,例如香茅(Citronella)、過江龍(Petawali)、橡膠樹等。

植物解說牌。(聯合早報)

香茅有驅蟲或驅蚊作用,烏敏島上蚊蟲較多,因此對島民而言,香茅是一種非常有用處的植物。過江龍又稱為九龍藤,是島上隨處可見的植物。這種草味苦,甘榜人早期在其他作物周邊都會種上幾株過江龍。這麼一來,野豬一吃到就會躲得遠遠的,再也不會破壞農作物。

感官公園內也有四個養著魚的池塘,用作促進生物多樣化的棲息地。

感官花園內的池塘。(網際網路)

遊客在這裡可以觀賞到不同的生物種類,如白胸苦惡鳥,秧雞蒼鷺,翠鳥,蜻蜓和豆娘。

佛山亭大伯公廟

佛山亭大伯公分廟。(網際網路)

佛山亭大伯公廟的主廟其實設在石坡上,臨近克坦石場(Ketam Quarry),分廟則立於樟宜尾渡輪碼頭附近的主街旁。

大伯公廟的歷史可追溯至1869年,即清朝同治八年。這座寺廟也是島上主要慶祝活動的地點。每逢農曆新年、大伯公誕辰、農曆七月和中秋節當天,島民都會聚集在公廟祈福與慶祝。蟻粉們若有機會到烏敏島參觀,別忘了到訪這座廟為自己和家人祈福。

德國姑娘廟(Berlin Heiligtum)

烏敏島最出名也最神秘的廟宇,應該就是這座德國姑娘廟(German Girl Shrine)。

德國姑娘廟(German Girl Shrine)。(國家公園局)

為什麼叫德國姑娘廟呢?這就得從一名出生於1896年的德國女孩說起。她是烏敏島上一個咖啡種植園主的女兒。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躲避英軍的逮捕試圖逃跑,卻不幸摔下懸崖當場死亡。種植園的幾名員工發現了她的屍體後將她埋葬。後來人們還在小山上為她建了一間小廟,安置了一個裝有她的頭髮、十字架和一些維多利亞硬幣的衣冠冢。

仄爪哇濕地(Chek Jawa)

烏敏島上的一大遊覽勝地就是仄爪哇濕地。這片自然濕地是由珊瑚礁構成,住著許多海洋生物,例如海兔、海鞘、章魚、海星、沙海膽、海綿動物和烏賊等。因為生態種類豐富,仄爪哇濕地這些年也變成攝影師、學生團體和生物愛好者的天堂。猴子和野豬也經常在這裡出沒。退潮時,還能看到成群結隊的蝦蟹在淺灘上橫行,別有一番情趣。

仄爪哇濕地長達1.1公里場的架空走道。(網際網路)

仄爪哇濕地。(網際網路)

退潮時,可看到寄居蟹在海攤上行走。 (網際網路)

遊覽仄爪哇濕地的最佳時間是海水退潮至0.5米或以下的時候。這段時間,大部分的海洋生物都會浮現在泥地上。想前往參觀的蟻粉記得提前查看潮汐表,以免撲空失望哦!

從烏敏島碼頭可以騎車或乘搭德士前往仄爪哇。喜歡徒步則可以步行約40分鐘能到達。

蝴蝶山(Butterfly Hill)

你知道嗎?烏敏島也是蝴蝶天堂。

國家公園局在烏敏島上設立的蝴蝶山公園裡種植了數十種「招蜂引蝶」的植物與花卉,至今已吸引了140多種蝴蝶聚集。這個約有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公園是免費對訪客開放的。

鳥瞰蝴蝶山公園。(網際網路)

一些生長在沿海地區的蝴蝶類如藍絹斑蝶(Blue Glassy Tiger)和紫斑蝶(Crow Butterfly)也是蝴蝶山的常客。

藍絹斑蝶。(網際網路)

紫斑蝶。(網際網路)

比較罕見的木蘭青鳳蝶(Common Jay)與裳鳳蝶(Common Bird Wing)也在花叢中留下倩影。

木蘭青鳳蝶。(網際網路)

裳鳳蝶。(網際網路)

1/2
下一頁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