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學校以其優質的教育質量、雙語教學模式、多元化的升學路徑等特點,吸引了不少中國家長的目光。

但是,新加坡政府學校和中國學校究竟有什麼不同?孩子到底適合哪一種學校?為了幫助家長解決這些困惑,這篇文章專門詳細比較兩類學校的區別。
01 教育制度
新加坡政府學校的教育制度既有東方的應試教育,也有西方的素質教育。孩子在這裡不僅可以學習紮實的知識,還可以發展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畢業後,孩子可以選擇升入新加坡本地大學,也可以申請海外名校,擁有更廣闊的前景。

國內的教育制度主要是以高考為導向的應試教育,國內的學校競爭非常激烈,學生們從小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績,才能考入好的高中和大學。國內的教育環境很「卷」,孩子們很少有時間和機會去探索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更多的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
02 開學和上課時間
新加坡政府學校的開學時間是每年的1月1日,如果從國內轉學過來,可能會面臨降級的情況。
新加坡政府學校實行半日制教學,早上大約7點到7點半開始上課,下午1點半到2點放學。不同的學校和年級,放學時間有所不同,一般小學放得早,中學放得晚。放學後,學生會根據課外活動的安排,繼續在學校參加CCA或其他。
國內學校的開學時間是每年的9月1日,如果從新加坡轉學回來,可能會面臨升級的情況。國內學校實行全日制教學,早上8點半開始上課,小學下午4點半左右放學,中學下午5點半左右放學。不同的學校,還會安排晚自習,一般到晚上9點左右才能回家。
03 課程設置
新加坡政府學校的課程設置比較靈活,每節課30分鐘,一天上十一節課,每節課都會換教室,叫做「走班制」。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不同的科目和水平。
新加坡政府學校的主要科目有英語、母語、數學、科學,還有體育、音樂、美術等副課。放學後,學生還要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CCA,如足球、籃球、弦樂隊、合唱團、舞蹈、戲劇等,這些活動是強制性的,也會影響學生的升學成績。

國內學校的課程設置比較固定,每節課45分鐘,一天上六節課,每節課都在同一個班級,以班級為單位參加各種活動。
國內學校的主要科目有語文、數學、英語,還有體育、音樂、歷史、地理、思想與品德等副課。放學後,學生通常會去參加各種補習班或興趣班,如奧數、英語強化班等,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習成績。
國內學校很少有強制性的課外活動,更多的是由家長根據孩子的情況自行安排。
04 升學體系
新加坡的升學路徑更加多元化,政府體制從小學就開始分流。小學三年級時,學生可以選擇是否參加高才班選拔GEP,如果考入,就可以進入新加坡的名校。小學六年級時,學生要參加小學畢業考試PSLE,根據成績,學生可以進入不同的中學。
中學四年級時,學生要參加中考O-Level,根據成績,學生可以進入新加坡初級學院(相當於高中)、理工學院(相當於職業學校)、私立高校的大學預科,或者去海外的初級學院或大學預科。高中兩年級時,學生要參加A水準考試,才能申請新加坡本地大學或海外大學。

國內的升學體制比較簡單,小學和初中沒有分流考試,只要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就可以參加中考,進入高中人數占比不到一半。高中三年級時,學生面臨著類似文理科的選擇,最終參加高考,等於是一考定終身。
根據成績,報考大學,所以高考是國內教育的重頭戲,也是決定孩子未來的關鍵。
05 入學難度
新加坡政府學校對國際學生的入學名額有限,一般不超過10%,競爭比較激烈。除了小學一年級可以免考申請,其他年級的國際學生都要參加新加坡教育部舉辦的AEIS考試,考試內容包括英語和數學,難度比較大,一次考過的學生並不多。
一般的家長,會選擇讓孩子先就讀新加坡的私立小學或國際學校,作為過渡。

國內學校對本地學生的入學方式比較複雜,如果想就讀好的公立學校,需要考慮很多因素,如學區、戶籍、入學測試等,壓力都給到了家長。對於國際學生,國內學校的入學要求也比較高,需要有一定的中文水平。
新加坡的教育環境更加注重素質教育,學習壓力較小,課後作業少,放假時間多,教學模式較為多樣。這種教育環境可能會讓一些學生感到輕鬆,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主動去學習,也有更多的升學路徑可以選擇。
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願意讓孩子通過AEIS考試,進入新加坡政府學校就讀。AEIS考試是新加坡教育部為外國學生舉辦的入學考試,考試科目包括英語和數學,考試難度較高,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但是,新加坡政府學校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孩子,家長們在做出選擇之前,還需要考慮孩子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未來規劃等因素,找到一個最適合孩子學習成長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