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國內地國際教育的重鎮,16個區里各類名校藏龍臥虎。
但如果我們把眼界放大,看向整個亞洲。
除了上海,另外還有兩個國際化教育的高地——中國香港和新加坡。
對於想提前讓孩子接受國際化教育的家庭,新加坡和香港的國際學校相比歐美私校公學更受歡迎。
距離優勢、文化相近、高質量的教育資源、雙語環境、安全現代的城市環境,使得位於新加坡、香港的國際學校也成為近些年,內地學生國際教育求學目的地。
一邊是噴涌式快速生長的上海國際學校,另一邊是知名度超高的新加坡、香港國際學校,怎麼選擇? 香港和新加坡的國際教育環境如何呢?他們的教育模式和內地國際學校相比又是如何呢?
今天跟著艾老師一起來做數據PK!

三地國際教育環境對比
新加坡
新加坡被稱為「花園國家」,這個全國面積僅有北京二十四分之一的國家,卻是全球最大的「雙語實驗室」。
新加坡是一個多種族國家,華人占比最高,大約有75%,其次是馬來人15%,印度人8%,還有亞歐混血人群1%左右。
在新加坡有四種官方語言:英語、華文、馬來語、泰米爾語。
正是新加坡多種族和多語種的環境,讓新加坡的國際教育享譽全球。

圖片來自Unplash
新加坡政府的教育投入可以說是不遺餘力的,在財政預算中,教育經費支出位居第二,僅次於國防開支。
多年來,新加坡教育投資占GDP的4%左右,占財政收入的23%左右。
這一比例,要超過美國和英國,在《全球最大規模基礎教育排名》中,新加坡全球排名第一。
新加坡推行英才教育與發掘每個人的潛能並舉的全面教育政策。
除了學術課程,還通過課程輔助活動,培養學生在音樂、美術和體育等方面的情趣和才華; 通過各種服務學習課程,讓學生為社區做出貢獻; 通過各種職業輔導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視野,幫助發展他們的潛能。
在新加坡,中小學主要分為政府學校、國際學校和私立學校。
要考入政府學校,AEIS是唯一通道,但其通過率極低(通常認為在10%左右),也阻斷了很多中國孩子的留學夢想。
而相比政府學校,國際學校錄取要求相對靈活,但學生成績卻不輸政府學校。
代表學校:東南亞聯合世界書院(UWCSE)、新加坡美國學校(SAS)、東陵信託國際學校(TTS)、英華學校國際部、華中國際學校、聖若瑟書院(SJI)等。
香港
近年來,赴港讀書的趨勢越來越熱。據相關部門統計,深圳關口每日通往香港的學童就達5萬人次,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刷新。
香港國際教育最鮮明的特色就是中西合璧。主要是沿用英國的教育模式,再結合開設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的課程,採用較為寬鬆、自由的教學方法,去尊重與釋放孩子的天性。

圖片來自Unplash
在香港,許多學校也會定期舉辦世界知名院校的遊學交流活動去豐富學生學習經歷,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
同時,香港教育以學生為中心,崇尚學術自由和開放式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全面綜合能力。看重綜合能力培養,除課堂上的知識學習,學生還要參加社會服務、領袖訓練、專題研習等各種活動。
香港學校多以英文為授課的語言,國際化程度非常高,讓孩子們沉浸在這種純英文的模式中,更加容易與英、美、歐等學校接軌。
代表學校:德瑞國際學校、聖保羅男女中學(IB班)、漢基國際學校、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哈羅香港國際學校、香港國際學校等。
上海
上海是中國內地國際教育發展重鎮,也是中國內地教育改革的試驗城市。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上海已經出現國際學校。
上海國際學校行業至今已發展近40年,目前有130+國際學校,數量和質量是內地之最,在亞洲範圍內也是進入Top5之列。
從上海國際學校的起起落落,我們能看到國際教育在中國內地發展中的變革與機遇。
今年5月底,胡潤百學發布《2020胡潤百學·中國國際學校百強》,27所上海國際學校入榜。
榜首為上海包玉剛,領科教育上海校區新入全國50強,另外還有6所學校新入百強,上海國際教育之實力有目共睹。
代表學校:包玉剛實驗學校、上海中學國際部、上海市世界外國語中學、上海平和雙語學校、上海惠靈頓國際學校、上海德威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浦東)等。

語言優勢、課程實力 三地特色PK 新加坡、香港和上海三地,英語語言優勢最明顯的就是新加坡了。
英語為新加坡的第一語言,據EF EPI全球非英語母語國家英語水平排行榜近年數據,新加坡英語水平幾乎年年排名全球前5,穩居亞洲第一,處於「極高熟練度」的段位。

圖片來自EF EPI官網 英語環境好,新加坡學校對英語的要求也非常高。
說到新加坡的英語,就不得不提著名的「The Speak Good English Movement (SGEM) 」(講正確英語行動),這是由新加坡第二任總理吳作棟在2000年發起並持續推行的標準英語普及行動。
為了讓國民說好英語,全國上下,機關單位、學校、市場、社區、邊郊到處可見規範英語的海報和糾錯口袋書。

圖片來自新加坡眼 新加坡小印度區域有大量的餐館和小市場,可以說是新加坡底層人民聚集地,為了讓生活、工作在這裡的低學歷、低收入群體也能學到規範的英語,SGEM工作小分隊甚至把英語語法規範海報做進菜單和廣告招牌裡面。
政府還與學校及英國文化中心合作推出免費電話英語課程。
他們還特別針對媽媽們推出了「社區媽媽英語課程」,邀請媽媽們去學標準的英語,回家可以和孩子溝通,從根源上阻斷了不規範英語的繼續蔓延。

圖片來自EF EPI官網 香港地區世界排名在33位,中國內地排名40位,上海是內地水平最高的城市。
在國際教育領域,有一句話:得IB者,得名校。
如果想申請美國比較好的學校,IB成績6個科目總分怎麼都應該要在37、38分,如果要申請前20、前30的話,就要39分及以上。要想爬藤,建議IB課程6個科目的總分最好要在40+,再加上論文的分數,至少保證42+的門檻。
新加坡、香港、上海都是實力IB課程角逐選手。
今年7月5日,2020年IBDP和CP成績出爐。
眾所周知,由於今年疫情原因,IB官方大考取消了,就成績如何評定,IBO官方也發布了相關聲明,可以說今年的IB成績是由校內GPA+歷史數據+科學評估綜合動態得出。
今年全球有174,355名學生獲得了IBDP和IBCP成績,全球考生的平均分為29.90分,有140名學生(0.08%)獲得了45分的滿分。
中國香港地區以36.31分的平均分再次蟬聯亞太區域IBDP考試成績的榜首。
而中國大陸地區的DP平均成績則從去年的34.16上升為34.79,反超新加坡地區的34.52分,升至亞洲地區第二名。

圖片來自頂思 今年,上海世外中學今年的DP畢業生平均分超過40分,這一成績也刷新了學校的歷史記錄。

圖片來自上海留學第一站
2019年上中國際部以平均分41.5分的成績蟬聯上海IB平均分最高的學校。
世外與平和IB大考平均分也在38-39這個區間內,成績傲人!
中國大陸地區三強均出自上海,魔都IB大考實力領跑全國!
再看一下香港和新加坡地區IB大考均分。
香港:

圖片來自頂思
新加坡:

圖片來自頂思
再來看一下,三個地區在號稱為「教育界的世界盃」的PISA比賽中的表現如何: 2019年12月3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世界經合組織(OECD)發表了第七輪國際學生評估結果(PISA 2018):上海、北京、江蘇省和浙江省組成的中國部分地區聯合體分別在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三項測試均位居第一。
緊隨其後的分別為:2新加坡、3中國澳門、4中國香港、5愛沙尼亞、6加拿大、7芬蘭、8愛爾蘭、9韓國、10波蘭……13美國、14英國。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新加坡、香港、上海的國際教育實力旗鼓相當,各有特色,當然,三方也具有較多的共通點,比如在學生綜合能力、語言能力培養方面都投注了許多的資源和心血。


哪裡的學費最貴?
學費同樣也是選擇一個學校與否很關鍵的因素,艾老師對三個地區比較熱門國際學校做了學費對比:
香港:

新加坡:

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