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夫婦在蜜月階段都希望能花多點時間陪伴對方,但這並非是理所當然的。
本地男子迎娶非新加坡籍配偶的現象普遍,但有的跨境夫妻卻因無法成功申請准證讓外籍配偶長期居住在我國,而被迫在剛步入新生活時就分隔兩地,過著聚少離多的生活。
無法成功申請長期訪問准證 兩夫妻婚後分隔兩地

47歲的謝先生因與前妻性格不合,結束了他的第一段婚姻。他在去年通過朋友認識來自中國福建的張女士後墜入愛河,兩人隨後在今年5月2日註冊結婚。
但他為46歲的張女士申請的長期訪問准證(long-term visit pass)遲遲無法獲批准,而張女士的短期簽證又在這個月7日到期,兩夫妻因此被迫在結婚後過著分隔兩地的生活。
新加坡記者走訪謝先生位於義順的一房式租賃組屋,發現屋子的一部分被一塊布遮蓋起來。謝先生透露,由於這個租賃組屋註冊在他和前妻的名下,所以兩人雖然已離婚,但仍住在同一屋檐下。
他們只好用一塊布將屋子分成兩個部分分開睡。他也說,雖然他和前妻住在一起,但兩人已不再溝通。而張女士在新加坡的這段時間,也暫住在她朋友的家。
雖然無法同住,但至少這對新婚夫婦在張女士還在新加坡的這段期間,要見面並不難。目前,張女士因無法獲得長期訪問准證已回國,須與丈夫維持遠距離婚姻。
謝先生表示,為了能讓妻子移居本地,過著一般夫妻的生活,他在與張女士註冊結婚後,多次幫她申請長期訪問准證,但都沒獲批准。他甚至通過各種管道上訴但都不成功。
「第一次申請不果。第二次我再申請,通過接見選民活動見議員,跟他講我們現在的情況,都是那些志願者幫我們寫信。
我也寫信給總理公署和內政部,也要求跟總理見個面讓他了解我們的情況,可是都沒有回覆,只是通過秘書回復我們。 」
張女士表示,移民與關卡局拒絕向他們透露申請不果的原因。
謝先生透露:「那時候我聯繫到移民與關卡局的一名工作人員,他告訴我其中一個原因是我每個月繳的稅,可能也跟薪金有關係。他只是這樣講,其他的他都說我們沒辦法告訴你,因為那是我們的程序。」
2015年娶外籍新娘的本地男子 創十年新低
本台向移民與關卡局詢問這起案例,但當局則表示,無法針對個案置評。
總理公署國家人口及人才署(National Population and Talent Division)去年發布的2016年《人口簡報》顯示,迎娶外籍新娘的本地男子在2015年達4828人,比2005年的5611人少了14%。

(照片:2016年《人口簡報》)
一名公眾去年致函《海峽時報》提出有關話題,移民與關卡局在網上給予回覆說:「當局會根據一系列標準,整體評估每個申請,包括申請者養家的能力。」
移民與關卡局也說,當局在過去幾年,陸續推出長期探訪附加准證(Long Term Visit Pass-Plus scheme)、長期探訪資格婚前評估(Pre-Marriage Long Term Visit Pass Assessment)等措施,更好幫助跨境夫妻。
當局在批准長期探訪附加准證時,會考慮已婚年數、兩人是否育有孩子、申請者的經濟能力等因素。
當局也在2015年1月,實施「長期探訪資格婚前評估」,讓本地情侶在婚前了解,兩人中的非新加坡籍配偶,是否將達到本地長期居留准證的資格。
婚姻介紹所創辦人:這種情況算普遍
本地一家婚姻介紹所的創辦人就坦言,這樣的情況算是普遍,他有部分顧客也同樣因無法成功申請長期訪問准證,而需要過著分隔兩地的生活,有的情況維持了約兩到三年的時間。
第一海外婚姻介紹所的創辦人卓欣成在接受《8頻道新聞》的專訪時表示:「就是說他們的收入問題。
還是第二,歲數比較大的,他們申請就比較困難。如果歲數大的人要結婚,沒有報所得稅,報公積金的,一般是不會批准。 」
卓欣成也說,有的顧客因聚少離多,在結婚幾年後就離婚。 「兩個月在一起,一個月又不在一起,再兩個月在一起,再一個月不在一起,久而久之(婚姻)就會發生很多狀況。」
他也說,有的顧客甚至因擔心無法成功幫喜歡的對象申請長期訪問准證而最終打退堂鼓,取消婚約。
我們這還叫什麼夫妻?
被問及兩人在張女士回國後有什麼打算,謝先生則說,會繼續為張女士申請長期訪問准證。
張女士感慨表示:「我就算過來了(憑短期簽證回到新加坡),過來了能不能說馬上申請下來還不知道。如果跟這次一樣,一直再延期、一直再延期,我(回到中國)又不可以工作,只有他一個人能工作,他還得養活一家人,我會不會為他心痛?我們這還叫什麼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