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東南亞最老的政治家馬哈迪大出風頭,先是打敗自己的學生納吉成為新任首相,再是取消消費稅,內閣減薪,最近又突然宣布停建新隆高鐵……這雷厲風行的動作,不由得讓人想起大半生「與馬共舞」的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
李光耀與馬哈迪,可以說是「相愛相殺」。

都是超級學霸
他們都是學霸,都抱得美人歸。
李光耀生於1923 年,是一個「移三代」,純正的華人血統。起初,外祖母安排他進華校學習,但他聽不懂,反覆懇求家人轉入英校。在萊佛士學院上完中學,二戰時,中斷了學業。
戰後,李光耀遠赴英國,先是短暫就讀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不久轉入英國劍橋大學攻讀法律,並以雙重一等的優異成績畢業,妥妥的學霸一枚。

1950年回到新加坡後,他成為知名的工會律師,後步入政壇,成為總理,在任30年,一手締造了新加坡,成為「新加坡建國之父」。
馬哈迪生於1925 年,比李光耀小2歲。
他出生貧寒,是家裡第9個孩子,也是最小的。幸好家中重視教育,治家之道非常正統嚴格。他的名字在馬來語意為「偉大的存在」。不過,年輕的時候並不偉大,甚至是卑微的存在。
同樣也是二戰時,因為生計,他當小販,一邊讀書,一邊結交朋友,那時開始就對政治產生濃厚的興趣。
戰後,以高分畢業,還通過了劍橋大學國外招生考試,不過沒有李光耀那樣幸運,因為家裡實在供不起,他最終在當時的新加坡愛德華七世醫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前身)獲得醫學學位。

(左四為年輕時代的馬哈迪)
他回到家鄉成為一名醫生,對病人親切和善,華人、印度人、馬來人都信任他。後來加入「巫統」,成為首批黨員,以超強的政治能力立足政壇,一路飄紅,55歲當上總理,在位22年,成為「馬來西亞現代化之父」,簡直是草根階層逆襲成功的典範。
都相信愛情
他們二位的夫人也系出身名門望族,學業各有所長,在二人漫長的政治生涯中,給予了他們最大的支持,舉案齊眉,譜寫「一生一代一雙人」的佳話。
李光耀的妻子柯玉芝,曾在萊佛士書院念高中,是這所傳統男校的唯一女生。
他們在英國登記結婚時,還沒有事先通知雙方家長,為了愛情,義無反顧!

(李光耀與夫人)
李光耀在他的回憶錄中有這樣深情的肺腑之言:「對我而言,她是力量和慰藉的泉源。」

馬哈迪的夫人西蒂哈斯瑪,來自吉隆坡,是馬哈迪的大學同學,也是班上七個馬來同學中唯一的女性,絕對的班花。

(馬哈迪與夫人)
馬哈迪和西蒂都是彼此的初戀,也是決定相伴終生的伴侶。

(馬哈迪時常曬幸福)
政治交鋒
李光耀和馬哈迪相識於青年時期,兩個人一度是政治辯論的對手。第一次公開交鋒,是在一次議會上。
1964年,年輕的馬哈迪已經成為馬來西亞吉打州「巫統」的黨主席,並且正式成為聯邦議會議員。當時的新加坡還是馬來西亞自治邦,李光耀任新加坡州首席部長,也是聯邦議員(放在中國大陸語境,就是「直轄市市長兼全國人大代表)。
當時,新加坡剛剛併入馬來西亞不久,雙方在族群、經濟政策上有很大分歧,新加坡還一度爆發過種族騷亂。在議會上,他們對於這些問題激烈爭辯。

馬哈迪那時候對李光耀所代表的新加坡已屢屢不客氣,曾在馬來西亞國會發言警告李光耀「挑戰馬來人統治的種種後果」。
李光耀在他的回憶錄里寫道:「馬哈迪對新加坡有強烈的反感,他直言不諱。」「他(馬哈迪)追述當年在新加坡念醫科的時候,請一名華族德士司機載他到一位女性朋友的家,司機卻把他送到這戶人家的傭人宿舍去。他忘不了這次侮辱。他說,新加坡華人看不起馬來人。」
1965年新加坡獨立,成為共和國,新馬正式分家。兩國的關係曾一度極為緊張,馬來西亞甚至威脅停止向新加坡供水,馬哈迪嘲笑新加坡人從此要學飲用廁所水。
李光耀也不是好惹的,態度也很強硬,下令研究海水淡化,要自給自足。
自此,兩人在外界看來是「結怨已深」「水火不容」。
沒有永遠的敵人
最開始兩人互有敵意,但關鍵時刻兩人都保持克制,顧全東協大局,彼此尋求平和的方式處理實際問題。從後來的執政實踐來看,兩人的理念和風格太相似,都是不肯認輸的強人,真是「一時瑜亮」。
馬哈迪曾說:「我們彼此沒有敵意,只是就什麼才有利於這個新生的國家看法不同」。
其實恰恰是看起來「敵意」最重的兩個人,反倒把新馬關係帶入了務實合作的佳境。
李光耀說,「儘管跟馬哈迪有過糾紛,從1981到1990年,在他擔任首相期間直至我卸任的那九年里,我跟他在解決雙邊問題方面所取得的進展,要比拉薩和胡先翁(註:馬哈迪之前馬來西亞領導人)在位的12年還多。」
「馬哈迪堅定果敢,政治上又得到充分支持,這讓他足以超越基層的偏見,以國家利益為先。」

隨著二人年紀漸長,他們會互致問候。1989年,馬哈迪因心臟病準備做手術,在手術的前一天,李光耀還打電話給馬哈迪的夫人,向他們介紹一位遠在澳洲執業的新加坡心臟科醫生。
但當時馬哈迪已經送進了醫院,等待第二天上午手術。馬哈迪的夫人答應第二天手術成功後讓馬哈迪打電話給李光耀道謝。
李光耀逝世後,馬哈迪以「光耀」稱之,撰文致哀,他在博客中寫道:「我不能說是光耀的好朋友,但彼此亦非敵人。我為他的逝世感到哀傷。」惺惺相惜之情,溢於言表。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
新加坡在李光耀的帶領下,短短几十年內發展成為全世界最富裕、最乾淨、最方便、最安全、政府最廉潔和最有效率的國家之一。
而馬哈迪領導下的馬來西亞,亦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從農業國轉型為製造工業國,落成吉隆坡雙子塔,挺過金融危機。

世間已無李光耀,而現今年近93歲的馬哈迪重新執政沒幾天就風風火火的取消了新隆高鐵,給新馬關係又出了一個難題……新加坡該如何自處?
李光耀回憶錄中的這段話早已給出了答案:「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關係會有起有落。新加坡人必須對這些波動處之泰然,關係好時無須格外歡喜,關係變僵也無須沮喪。我們必須時刻保持鎮定,有毅力、有耐心,沉著堅持自己的立場。」深以為然。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