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雖無法選擇「出生」在哪裡,
但如果可能,
應該為「生存」與「後代」,
做更好的擇優與規劃!
2020,對於世界而言,既是變亂交織、挑戰上升的一年,也是潛藏機遇、求新求變的一年……全球貨幣寬鬆潮,一方面雖然抑制了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但另一方面也讓貨幣面臨更高的貶值風險……
而此刻的國與國之間,更是 「亂」 與 「治」的較量。 當下, 也是對「移民」 這個人生選擇給予更充分思考的時候。
高效政府——新加坡態度

時間線回顧
兩個月前,新加坡被世界衛生組織評為「中國境外的抗議典範」。面對新冠疫情的蔓延,不同國家的反應各有不同。
通過這次疫情,大家有目共睹,新加坡政府的高效,全球領先。
我們再一起來回顧一下新加坡抗疫時間線:
1月23日,新加坡確診第一例輸入性案例。
1月27日(僅過四天),MOH宣布實施強制休假計劃(Leave of Absence (LOA))。強制要求僱主對從中國來的員工實施14天強制休假,由政府給予企業補貼。
2月1日,開始改變入關政策,控制境外輸入。
2月8日,暫緩大型活動。
2月18日,實施居家隔離令(Stay-Home Notice (SHN) )
3月3日,縮緊入境限制。
3月16日,加強東南亞返新入境管制
……
4月8日(周三)開始實施「阻斷」措施:停工、停學、禁足。
6月2日開始,分三個階段進行「復甦計劃」,重啟關鍵且風險較低的經濟活動;部分學校學生分批返校上課。
6月8日起,「新中快捷通道」正式開始運營。
新加坡政府無時無刻不記掛著國民。6月7日起至6月20日,李顯龍總理率領五名閣員,通過電視和網絡平台,就冠病疫情後的新加坡發展與未來,向全體國民發表「后冠病時代保障新加坡未來」講話。
在系列演說中,各部門領導分別發表一次長約20分鐘的講話,向國人說明歷經疫情的新加坡未來何去何從,以及全國上下如何風雨同舟,越戰越勇。


並且,為在疫情期間幫助國人迎接挑戰,把握新契機,新加坡政府推出4個抗疫預算案,總撥款額累計929億新幣,,約占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0%。不僅僱主、雇員得到補貼,受到疫情較直接衝擊的行業也獲得了有力援助;發布教育津貼、鼓勵科技創新……這一系列措施都體現了新加坡的與時俱進、高效負責。
「解封」進行時——
疫情下逆勢而上的新加坡
新加坡四月境外存款創新高:升至621億新幣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資料顯示,新加坡境外居民存款4月上升44%,總額達621.4億新幣,創自1991年來的歷史新高。新加坡本地銀行的外幣存款也在4月達到269.7億新幣。平時,外幣存款額在七八十億新幣左右。
《商業時報》引述專家解讀,一方面本區域和全球市場動盪,包括中美關係緊張等,而且各國採取阻斷措施,全球經濟前景充滿各種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新加坡經濟在疫情期間維持穩定,投資者青睞新加坡的安全保障。
新加坡今年首四個月吸引130億新幣投資
在席捲全球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陰影下,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今年首四個月仍吸引到130億元的投資承諾,超出全年80億元至100億元的預期。
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在一場線上記者會上指出,這些投資來自電子業和資訊通訊領域,未來幾年將為國人創造數千個就業機會。
新加坡在安全水平評估排行榜上位於全球第四
新加坡在英國風投公司「深度認知集團」的安全水平評估排行榜上位於全球第四。據悉,排名是結合區域特點,根據隔離有效性、防控與檢測效率、醫療有效度等標準進行的。
全球前十的排行如下:瑞士、德國、以色列、新加坡、日本、奧地利、中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這些國家和地區應對疫情的成果都較成功。
新加坡移民因素考量
用實力說話
(1)國力:
「冠疫」下的「安」與「穩」
作為一個年輕的國家,新加坡政府一直嚴謹審慎地對待國家儲備金。截止5月31日,新加坡政府已累計從儲備金中提取高達近1000億元,用以針對疫情各種援助措施與預算案。
正是有此強大的後盾,才能果斷的推出應對危機的援助計劃,且不為後代留有負擔,讓人們見證了「冠疫「下的「安」與「穩」。
(2)宜居度:
經濟發達穩定,政府可靠高效


2019年,經濟學人雜誌評選新加坡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其標準為社會文明度、經濟富裕度、環境優美度、資源承載度、生活便利度、公共安全度等。
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新加坡的經濟卻在東協十國中一枝獨秀,是10個東協國里唯一一個已開發國家!據世界銀行的數據,新加坡人均GDP為6.46萬美元,經濟發展水在已開發國家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和美國的人均GDP相差不大。
享有「花園城市」美譽的新加坡國家綠化率超過50%,是一個政治穩定的國家,執法力度強,犯罪率遠低於國際水平;公共運輸發達,基礎建設世界第一;「居者有其屋」-擁房率達90%;新加坡在福布斯《2019年最適合經商的國家及地區》榜單上排名世界第八……
(3)教育:
國際化教育,走上贏在起跑線的「康莊大道」


從1965年建國開始,新加坡政府就十分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每年新加坡財政預算中約19%的經費被用於發展教育事業。
在新加坡,英語是官方語言,漢語是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因此大多數學校奉行雙語素質教育。這意味著在新加坡,孩子們能夠在接受國際化教育的同時兼顧中華傳統文化精髓。
新加坡的IB課程極大程度的汲取了世界許多國家的教改精華,推行師生的創造性理念,培養IB學生學習多元文化和多學科知識,成為有理想、具有國際意識及負責感的公民。
此外,與美國、加南大、澳洲等學校聯辦的國際學校,能幫助孩子為海外留學打好紮實基礎。
(4)醫療:
2020年的新冠疫情,是考量一個國家醫療體系的關鍵。截止2020年6月21日,新加坡因新冠疫情累計死亡病例為26例。

在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 發布的「世界健康報告」中,新加坡排名全球第三;新加坡是全球擁有最安全血液供應服務的國家之一。
這些都是以整個醫療體系的機制健全、投入得當、運轉高效以及其作為國民支柱的重要地位密不可分的。
(5) 資產:
穩中求勝的保障

在新加坡,企業所得稅最高17%;個人所得稅最高(32萬新幣以上年收入)22%;無遺產稅;無資本利得稅;海外收入和資產不徵稅。並且,新加坡與中國已簽署避免雙重徵稅協定。
另外就資產配置的房產來看,今年4月新加坡實行了阻斷措施,就在阻斷期開啟的20多天裡,新加坡仍成交了286個私宅單位。正如《CEOWORLD》雜誌評分標準一般,無論世界經濟形式如何或遇到任何危機,新加坡的經濟穩定程度始終處於令人安心的閾值內。海外購房也是當下高凈值人士的首選避險投資方式。
(6)經商環境及身份便利程度
新加坡是名符其實的亞洲貿易中轉站,與美國雙邊貿易自由往來,零關稅。而在新加坡設立公司,可降低出口關稅成本。


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相互往來增多,因此擁有便利的身份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持新加坡護照,可獲180多個國家的免簽待遇,可隨時在新加坡就業,無須先申請工作或就業准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