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親愛的,去不去新加坡工作

2020年12月20日   •   7182次閱讀

移民新加坡的糾結

快拿到了新加坡的Offer,待遇也還不錯。但自己擔心的是子女的教育。家裡的老大要上初中了,不知道還適不適合過去?雖然上的小學挺注重英語的。諮詢了移民中介,說一般超過初二就不適合出去了,說跟不上新加坡的教育。

這是我今天在新加坡一個華人論壇上看到的問題,從問題的細節,看到了他(或她)的糾結,也看到了他(或她)把工作簽證和移民直接劃等號的錯誤。作為一個過來人,真的為他(或她)微微感到不安。去或不去?錯過了會不會後悔?陌生環境中有哪些困難?怎麼才算移民了?

新加坡工作與移民

先說一個真實案例:

我的一個前同事,女士,上海人,部門調整,面臨兩個選擇,拿錢走人或者遷移到新加坡,家裡不差錢,沒怎麼深度了解,就選擇了搬遷,滿心歡喜,因為她以為馬上就要移民了。然後就是運了一個貨櫃的家當過來,公寓租約一下子簽了2年,二室二廳二衛的公寓,都是為全家搬遷所準備的。一個人呆了半年多,發現孩子要進政府學校讀書門檻很高,老公過來找工作也沒那麼容易,灰溜溜地辭職回家了。雖說沒什麼大不了,折騰一翻也無傷大雅,但總歸勞民傷財。

在面臨機會時,怎麼樣基於個人和家庭的情況,做出最合適的選擇?我幫助大家羅列了以下細節,也許不全面,但他們很重要。

丈夫/妻子:「嗨親愛的,去不去新加坡工作?」

妻子/丈夫:「我們來研究研究~~~」

選擇與計劃

家庭綜合

對於已經有家庭的人士,當夫妻雙方中的一人拿到新加坡公司的Offer,公司替申請就業准證Employment Pass (EP),薪水大於6000,可以替配偶和孩子申請家屬准證Dependant Pass (DP)。我以一個已經有孩子在上學,配偶在國內屬於上班族的家庭,來進行分析。

【是否帶家屬一同前往?】很多家庭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會想到新工作的前景和穩定性,另一方是否值得放棄國內的工作,孩子是否能放棄國內的學籍。這個不難分析,一同前往或晚一步來,影響不大,但不宜拖得過久。有的家庭指望一個人先在新加坡工作,給全家拿了永久居民,家屬再一起前往,不是沒有可能,如特殊人才。多年前,也有這麼操作的,現在基本上沒可能,或者說可能性很低。對於是否帶家屬,往往前期決定不下來,後面就無所謂了,時間長了影響家庭關係。如果是因為孩子的教育,影響做出是否一同前往的決定,我後面專門講。

【丈夫和妻子,誰持EP?】原本我是不想說這一點的,因為我怕女權主義者噴我,但是這一點很重要。不用數據證明,絕大多數過來的家庭,丈夫持EP,相對也是穩定地居住下來。妻子持EP,批不批丈夫的DP,人力部MOM對丈夫資料的審核會更嚴謹。文章開始說的我前同事,就是妻子持EP,結果是沒有穩定地呆下來,勞民傷財;如果丈夫過來後,也找一份EP的工作,後面「配偶工作」中說。

【家庭收入?】如果拿「可攜帶家庭的EP」的起步薪水6000新幣來說,養家只能是馬馬虎虎,扣掉房租、水電煤網絡、日常生活消費、孩子學費,只考慮那種最普通的消費水平,就基本所剩無幾了。這也是為什麼新加坡人力部MOM,只給基本薪水達到12000的EP持有人,才允許給其父母申請長期探訪准證LTVP。當然啦,很多EP的收入是大於或遠大於6000的。

【公積金、稅收?】作為外國人的EP,你是沒有社保、公積金的,自己不用扣,公司也不會繳納,好一點的公司會把公司應繳部分,補償給員工。個稅不是按月扣,次年3-4月報上一年的稅,整體徵稅比例較低,全年算上13薪、年終獎,差不多需要繳納平時1個月的薪水而已。

【配偶工作?】EP的DP配偶可以工作,如果以DP身份工作,那麼需要先找到工作,然後僱主向MOM申請同意書LOC,配合DP,就合法工作啦。一般的小單位,會僱傭DP,其實對僱主而言,真的很划算,沒有人頭稅,也不占配額,但小單位的薪水是高不了的,能拿3000不錯了。作為EP的家屬,優秀的人,比比皆是,能找到同樣EP的工作,完成身份轉變,有難度,但不是沒有可能。當然,月入2萬的EP,配偶就可以不用工作了,除非閒不住。

【私家車?】國內家庭中,月入不滿1萬的家庭,都養得起車,大學生剛畢業拿3000,就敢買車。可是在新加坡,私家車是奢侈品,原因是高昂的擁車證COE、各種稅費、註冊費、管理費,所有車都是進口車,100%起征的附加註冊費ARF,真是讓人傷不起。隨便舉個例子,一輛邁騰2.0T,摺合90萬人民幣;一輛沃爾沃XC60,差不多要100萬人民幣了。剛來的普通家庭,沒車駕是正常的事啦,還好公共運輸比較發達,但曾經擁有過的人,總歸覺得不方便。

住房

住房是個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我來的那年,住了2周的服務式公寓後,第一個周末中介駕車帶著我們把房子找了,第二個周末就搬家了。滿不滿意,舒不舒適,各人體會。

【外國人可以買房嗎?】土豪可以直接下手私人公寓,一來就買,帶停車場和公共泳池的那種,無非就是比永久居民多繳15%的額外買家印花稅。舉例說,一套150萬新幣的公寓,1-4%的梯度普通買家印花稅+外國人20%額外買家印花稅,合計34.46萬新幣(172.3萬人民幣,可以在國內小縣城全款買一套精裝修)。加上中介費(不論從二手買家還是開發商買,都有中介在操作),還有律師費,總價應該不到200萬新幣。比上海、北京還便宜一點哈。

【租公寓?】說說租房吧,二室二廳二衛的公寓,2500-3000左右吧,一個月幾百的物業費,房東出,這價格,已經比多年前便宜一點了。水電煤+網絡費,一個月差不多200-250新幣吧。什麼?你們單位給報銷公寓租金?那你就交給中介,照著你們的標準去找吧,烏節路、武吉知馬,5000一個月的,也很正常,總有一款適合您。租房的感覺不是太好,牆上釘個釘子,掛一幅畫都是個奢侈,又像回到大學畢業那會兒。

【租組屋?】租一套組屋,同樣二室二廳二衛,能便宜一點,1800-2500吧,新一點的組屋,裝潢好一點的,自然就貴一點。組屋和公寓最大的區別是沒有圍牆和保安,沒有健身房、泳池,停車場不免費。但新加坡治安是絕對不用擔心的,沒有防盜門和什麼C級鎖這一說,剛來那些年,停車場也大機率用不上。

子女教育

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從「家庭綜合」中拿出來單獨講。看文章開頭的諮詢,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

【可以上政府學校嗎?】新加坡的主流教育體系是政府教育,在亞洲也是稱得上一流。外國人可以報考,但名額有限,對學生的要求很高,特別是英文能力。入學考試、學校分配由教育部MOE統一管理。考試名稱為AEIS,全稱為「 國際學生入學考試」,一年有2次。每年9月的AEIS考試,是給報考小學2-5年級,中學1-3年級的學生的考試,根據出生年月,小學生不能自由選擇報考年級,中學生可以在給定的年級範圍內選,7月開始報名,滿額即止。9月考試,12月出結果,不公布分數,只有錄取和不錄取兩種結果,被錄取的學生,次年1月開學。次年2月還有一次補充AEIS考試,稱為S-AEIS,是給報考小學2-4年級,中學1-2年級的學生的考試。1月開始報名,2月考試,4月出結果,錄取即可插班入學。難歸難,但也不是難於上青天!

【政府學校學費?】2020年的外國人收費標準:小學750新幣/月,中學1400新幣/月,全年按12個月收取,不包含每月幾十塊的雜費,每年還有小幅遞增。幾年前有個政策,DP孩子,前兩年按PR待遇收費,現在沒了。

【怎麼補習AEIS?】有專門的補習機構,深耕AEIS,但是良莠不齊,補習費1500-2000+新幣/月,按最少5個月來算,準備個10000新幣先放著。補習5個月就考上的孩子,基礎肯定不錯,而且肯刻苦補習。刻苦是重點。有家長的幫助,事半功倍,如幫助整理錯詞本,錯題集,精神上鼓勵/支持等等。

【AEIS考上什麼級別的政府學校?】別指望名校,新加坡人都在爭搶名校,永居居民都靠邊站,外國人只能分配到鄰里學校了。很多鄰里學校也是不錯的,就是班裡有很多資質一般的孩子,但是老師都還是不錯的,認真、負責。越小的孩子,越容易適應,這是實話,但並不是說初中生適應不了。我周圍同事、朋友家的孩子,好多都是國內讀完初二來的,AEIS考上後,往往需要再讀一年中二,不介意退一級的話,中四O-Level考試也更有把握。

【多長時間適應?】因為經歷了AEIS的磨練,通常來說,小學生不需要半年,中學生一年內,就能適應,課外再補補英語,能更快適應。

【怎麼繼續升學?】進入政府主流教育體系後,就和新加坡人、永居居民平等競爭了。新加坡的升學考試有小學六年級的畢業會考PSLE,中四的O-Level,初級學院的A-Level考試。我認識的諸多孩子,凡是成功通過AEIS進入政府學校的,在下一次的升學考試中,一般表現都不賴,從鄰里學校升入比較好的學校。從這點看,未來可期。

【私立學校如何?】新加坡有兩間私立學校,一般是考不上政府學校,又沒錢上國際學校的家庭,會給孩子選擇私立學校。有的是過渡,一邊上著私立學校,一邊繼續奮戰政府學校。跟政府學校的收費比,私立的學費還是貴一點的,15000-20000新幣/年,年級越高,收費越高。但教學質量就不如政府學校了,不推薦。

【國際學校如何?】通過國際學校自主的入學考試,了解孩子的當前水平,特別是英文能力,即可進行註冊、入學,學費3000-4000新幣/月。國際學校當中也有高大上的,例如UWC新加坡,門檻很高,不是有錢就能上的。如果你們單位給報銷國際學校學費,你就沒什麼後顧之憂了。當然,如果想挑戰政府學校入學考試,還是可以的,虎父無犬子!

申請永居

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ICA規定,EP滿6個月就可以申請永久居民PR,但實際情況不然,申請是你的權力,批不批是ICA的事(特殊人才除外)。一般情況下,中國大學的畢業生,無本地學歷,EP滿2-3年,從事受青睞的朝陽行業,穩定居住,獲批機會還是比較大的。

新加坡永久居民的申請沒有明確的打分標準,這一點經常遭人詬病。特別是當自己的條件明明比馬來西亞同事優越很多,但對方批了,自己屢屢遭拒。坊間傳說,新加坡最青睞的是馬華一家,即馬來西亞華人以家庭為單位的申請。從另一個角度看,沒有詳細的打分標準也是好事,譬如說40歲往上的人,只要夠優秀,也有機會啊,不會被年齡卡死。

如果有子女尚未進入政府學校,在永久居民獲批後,MOE直接安排入學,無需通過AEIS考試。我見過有家庭,孩子考了若干次,還沒通過,PR批了,就不用考了。學費也按PR標準收取,2020年小學205新幣/月,中學380新幣/月。PR的二代男孩需要當兵。

結尾

最終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對於不同的個人和家庭,決定也許不同。但分析過了,慎重決定了,也就不會後悔或埋怨了。祝願大家心想事成!家庭和諧美滿!

新加坡風光

發帖時間: 新加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