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018年),新加坡的平均氣溫高達27.9攝氏度,是新加坡自1929年以來,遭受的第八熱的年份。
新加坡氣象署的報告顯示,除去去年1月,新加坡2018年的全年氣溫都高於往年的平均水平。
尤其是去年的12月,平均氣溫高達27.6攝氏度。12月28日和12月30日甚至出現33.8度的高溫。這對於處在雨季當中的新加坡是相當不正常的。

(來源官方數據)
同時,新加坡氣象署也發現,新加坡十大最熱年份都發生在過去25年,其中8個出現在本世紀。
2009年至2018年是新加坡自有記錄以來,最炎熱的十年,平均氣溫為27.89攝氏度,比1997至2006年高出0.02攝氏度。2018年的年均氣溫27.9度,和2004年,2009年,2014年並列。

截自於2017年氣象報告,2018年氣象報告會在3月23號世界氣象日那天發布
而更不利的是,前年(2017年),也是新加坡歷史上第11炎熱的年份。
種種這些跡象顯示,新加坡正面臨長期氣候變暖趨勢。
造成新加坡氣候變暖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繞不開的一點就是全球變暖。新加坡作為地球上的一員,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全球暖化的影響。
但新加坡的氣溫上升幅度有些不正常。針對這點Channel New Asia曾經專門做了一個專題,專門解釋了新加坡不正常的溫度上升現象。
除去全球變暖的趨勢,新加坡城市發展和國民的生活習慣也是氣溫異常上升的因素之一。

(家庭擁車率百分比-來源陸路交通管理局)
近年來,新加坡的家庭擁車率在逐年上升,更多的汽車投放到路上排放出更多溫室氣體,造成了新加坡氣溫上升幅度加快。
與此同時,新加坡森林砍伐的速度也在增快。雖說現在新加坡的森林覆蓋率只有3%左右,但綠化覆蓋率至今仍舊保持在70%左右的水準,這是相當不容易的。

(以前的盛港Cheng Lim輕軌站)

(現在的Cheng Lim輕軌站,站前草坪已變成建築)
然而,隨著新加坡人口的增長,以及外來移民的加入,新加坡已經有不少曾經的綠地上蓋起了組屋、公寓、學校、工廠和購物商場等建築。(近幾年以盛港榜鵝地區為主)
新加坡地處赤道,每天陽光照射時間長,氣溫相對非赤道國家平均要來得高,因此新加坡家家戶戶習慣開冷氣。

(新加坡夜景圖,樓和樓之間挨得很近)
而空調發動機不斷製冷的過程中向室外排放大量的熱氣,再加上建築本身散熱能力差,樓房距離太近導致熱氣很難驅散開來。這也導致氣溫再度上升。
新加坡氣象中心(MSS)已經就這點發出警告,新加坡溫度的增長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區的兩倍。
據他們觀察,每過十年,新加坡就要比之前熱上0.25度,如今新加坡一年的平均溫度已經比20世紀50年代的新加坡高了近1度。
新加坡氣象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科學家Muhammad Eeqmal Hassim博士,曾經發出警告,如果新加坡維持現有的碳排放增長速度,那麼新加坡的日最高氣溫將會在2100年達到35至37攝氏度。
誠然,世界上很多其他國家的城市已經達到過這個溫度,但它們都很少處於赤道,很少和新加坡一樣同時有高溫和高濕度。
高溫和高濕度加在一起,對人體的傷害可能是致命的。

(新加坡軍隊要求士兵經常補水預防中暑—–圖片來自電影《Ah Boys to Men》)
高濕度讓人體的汗水蒸發速度變慢,或許會造成熱衰竭(heat exhaustion)甚至致死的熱射病(heat stroke)。
歸根到底,全球變暖已是大勢,新加坡很難獨善其身。新加坡能做的,或許只是通過努力,將溫度上升的速度回歸到全球正常水平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