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的新加坡美食都是偷馬來西亞的!」
馬來西亞藝人戴祖雄在台灣綜藝節目《同學來了》上「口出狂言」,使他一夜之間成為「全民公敵」,還受到許多新加坡網民的惡意留言攻擊。
他事後公開道歉,坦承是為了配合節目主題《新馬!外人眼裡都一樣!》而刻意製造的娛樂效果。
儘管如此,仍有新加坡網民不買帳,因為他還把新加坡的著名旅遊景點批得一文不值:
「新加坡最自豪的植物園、機場瀑布、海灘和衝浪池,都是人造的。」
「如果你要去新加坡旅遊,強烈建議三天兩夜就夠了。不要四天三夜哦,因為太無聊了,三天兩夜就可以把整個新加坡走完了。」

馬來西亞藝人戴祖雄在台灣綜藝節目《同學來了》上「口出狂言」。(視頻截圖)
紅螞蟻必須承認,自己也曾暗自覺得新加坡悶到發荒,周末無處可去;但聽到外人這麼說,心裡難免憤憤不平。
今天就來平反一下!說不定戴祖雄看了這篇文章,也會改變主意?
首先,有新加坡旅遊局的官方數據為證:
入境旅客在新加坡逗留的時間更長了,從冠病疫情前的平均3到3.5天,增至2023年的3.8天。

新加坡濱海灣的夜景。(聯合早報)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何偉倫認為,新加坡的旅遊景點主題多元,要填滿四到五天的行程也不成問題。
他在《海峽時報》發表的文章中提出了幾點建議:
鄰里酒店
隨著旅遊業復甦,烏節路2023年又有幾家新酒店開張。
其實,烏節路的酒店已經夠多了,而且也夠貴的,一晚的房價至少300新元,比許多亞洲城市還要高。

與其住在「黃金旅遊地帶」的高檔酒店,不如選擇鄰里社區的中檔酒店。(Ramada Hotels)
既然樟宜和緯壹(One-North)商業園區附近都為商務旅客開設酒店,何不在榜鵝或義順這些鄰里社區多開幾家中檔酒店?
何偉倫認為,這樣能為預算吃緊的遊客提供更多選擇,同時讓他們有機會發掘新加坡「標誌性景點」以外的魅力。
這些酒店也能為社區「增值」,帶動咖啡店和養生館等鄰里商家的生意。
設在樟宜的「峇世界」(The Bus Collective)鄉村酒店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既靠近樟宜村熟食中心,又能為退役的公共巴士賦予新生命。

這是樟宜村,不是巴士轉換站。(聯合早報)

「峇世界」是東南亞首個由退役巴士改造而成的度假酒店。(聯合早報)「墓」然回首
說到新加坡的多元文化遺產,大家對牛車水、加東、小印度和甘榜格南(Kampong Glam)應該都不陌生。
但以下三個「景點」,相信在新加坡出生的蟻粉都未必去過。(紅螞蟻自己也沒去過……)
第一個是武吉布朗(Bukit Brown)墳場,俗稱「咖啡山」。
別誤會,不是叫你晚上去找「好兄弟」。
武吉布朗是新加坡第一個華人公共墳場,容納約10萬座墳墓。許多新加坡華社先賢都長眠於此,包括周文禮、林忠邦和章芳林。
園內的墓碑最早可追溯到1833年,記載著一個多世紀前的民間信仰和手工藝術。
從中國的鏤空石雕到歐洲的裝飾瓷磚,也能一窺當時難得一見的工匠技藝。雕刻素材大多取自家喻戶曉的典故如《白蛇傳》、《八仙過海》和《二十四孝》。
一些墓碑前還立著持槍的錫克守衛雕像,彰顯了墓碑主人當時的財力和社會地位。

持槍的錫克守衛雕像,彰顯了墓碑主人當時的財力和社會地位。(Jane’s Tours)「陶」醉其中
在新加坡的西部,有一座擁有超過80年歷史的「活龍窯」。它遠離鬧市的喧囂,是一處富有田園氣息的小園林。
陶光龍窯坐落在裕廊西的羅弄大華士(Lorong Tawas),靠近南洋理工大學,自1940年起就代代相傳。
1970年代,新加坡有約10座龍窯,用1300攝氏度的高溫燒制陶瓷、骨灰瓮、花盆和家用器皿。
時過境遷,陶光龍窯如今成了新加坡碩果僅存的活窯,但不再以製作生產為主,而是專注於推廣陶藝教學和傳承。
如果想逃離繁忙的都市生活,不妨來這裡「陶」冶性情。

坐落在裕廊西的陶光龍窯,以推廣陶藝教學為主。(聯合早報)心裡有「樹」
學完陶藝,先別急著離開裕廊,可以去裕廊山看看「鄧小平樹」和「伊莉莎白女王樹」。
裕廊山是全裕廊地勢最高的地方,對新加坡的工業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1970年代,許多「重量級」國際貴賓來新加坡考察,都曾到訪裕廊山的瞭望塔,俯瞰整個裕廊工業區。當時,以下這些外國政要都曾在裕廊山公園的「名人花園」植樹作為紀念:
英國伊莉莎白女王二世
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
印尼前總統蘇哈多
日本上一任天皇明仁和皇后美智子

英國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在1972年到訪新加坡,在裕廊山公園種下一棵香灰莉木。(網際網路)

這棵香灰莉木如今仍巍然聳立。(聯合早報)
周末不妨一家大小來這裡野餐,如果覺得生活壓力大,也可以來抱樹紓壓。
(開玩笑的,大家還是離樹遠一點比較好。)
一趟游不完?那就多來幾趟
何偉倫指出,一些遊客必去的「打卡」景點如烏節路、濱海灣和聖淘沙,主要吸引的還是「有錢又有閒」的遊客。
雖然這類遊客帶來的人均旅遊收入更高,但他建議多推廣「黃金旅遊地帶」以外的景點。這不但能為旅遊業增添活力,還可提升新加坡的軟實力。
何偉倫也說,如今有了人工智慧,就可以根據遊客的興趣和預算,設計客制化的旅遊行程以及更具針對性的宣傳策略。
「即使遊客無法在一趟旅程中走完所有景點,這也會吸引他們多來幾趟,探索新加坡的另一面。」
「新加坡人也會發現更多新的景點和活動,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除了這篇介紹的景點,紅螞蟻之前也扒出幾個鮮為人知的小眾景點,快把它們加入口袋名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