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新加坡的華人占總人口的70%多,所以農曆新年的習俗仍然保留了不少的傳統,如在牛車水(俗稱中國城,即新加坡的唐人街)一帶,每到春節期間可見以大紅為主體的張燈結彩,同時也是新加坡獲得鞭炮豁免權(限春節期間)的唯一的一片區域,人來人往的年貨大街,巨大生肖燈飾,還有財神繞街送福氣等活動,都是新加坡春節中常見的熱鬧景象,這幾個特別習俗讓「新式過年」呈現一番特殊風味~
領紅包
大家都知道,年夜飯倒是其次,「紅包」才是過年的主體,不管是送紅包還是收紅包,「紅包」總是讓人千頭萬緒、感慨萬千,新加坡人過農曆新年,當然也少不了這一味,和許多中國家庭一樣,小孩子會在初一拜年時準備幾句吉祥話,向長輩拜年、領紅包;然而,也有許多地方採用「結婚之前都是小孩」的形式,也就是說只要你還沒成家,都是可以「分一杯羹」,而紅包內容也隨著時代發展更顯多元,百貨禮券、購物卡等,也時常成為紅包常客。所以,在新加坡的小夥伴,要記得領紅包哦~

吃魚生
雖然中國內地也有過年吃魚的習俗,但通常熱食居多,例如糖醋魚、干煎鯧魚等,都是常見作法,且通常會保留頭尾,意在「年年有餘」;但新加坡華人過年吃魚,通常是生冷不忌,魚片放涼、撒上胡椒和辛香調味料,還可以搭配蘿蔔絲等,具有吉祥意義的蔬菜,家人團聚在桌邊、用筷子攪拌「魚生」 ,最好能將魚生連同蔬菜絲攪拌後高高舉起,並說出祝福語,如廣東話的「撈喜、撈喜」,拉越長代表運氣越好、也有長壽的寓意。這一點,是不是也與國內的習俗不太一樣呢?

交換橘子
和中國南方某些地方習俗相同,橘子在新加坡的習俗中也具有「大吉大利」的美好寓意,去親朋好友家拜年,會攜帶橘子禮盒(或攜帶雙數,通常是兩盒)交給主人,等到聚會結束、準備離開時,主人也會準備同樣數量的橘子作為饋贈,稱為「換橘子」,兩家你來我往,互換禮物,祝福賓主一家「好事成雙」。

新年不穿黑色
中國傳統文化里,以「黑」為凶邪之意,在過年的歡樂祥和的氣氛里,當然也有所忌諱,春節期間大多以正紅色為主色。新加坡人的農曆新年同樣保留了這種色彩傳統,將黑色視為霉運代名詞,過年當然是以大紅色布置與服飾為主調,使街景熱鬧洋溢,同時也有勇敢、熱烈和積極的祝福,如果要到親友家拜年,別忘了提醒身邊的友人,在春節之間穿上象徵喜慶的暖色系,才不會被視為「觸霉頭」,反而能沾染福氣。
忌諱「掃地」
新年就是要除舊迎新,國人在農曆新年前,當然也會將住家內外大清掃一番,意為告別過去,辭舊迎新。但是,新加坡華人等到春節期間,非常(尤其是大年初一當天直到初三),就怕福氣和運氣被掃地出門;同時,新加坡華人過年也有禁止動剪刀、動菜刀與動針線的習俗,剪頭髮也意味著會把好運「剪斷」,因此,不要打掃衛生和剪頭髮,使用掃帚是過年禁忌,千萬不可接觸刀針類物品哦。
不能說「恭喜發財」
中國內地人對於這一點似乎很難理解,畢竟農曆新年有這麼多禁忌,都是為了把財氣留在家中,能夠家畜興旺、年年富貴,不是人人夢寐以求的事嗎?別把這句話視為理所當然了!至於新加坡人過農曆新年不說「恭喜發財」的原因,有一種比較普遍的說法是,新加坡人將「財」字意思看作是「橫財」,即並非靠自己努力賺取、而是靠著不公義的手段獲得的財富,在新加坡人那裡,「恭喜發財」可不是一個祝福,反而更像是一種諷刺和抨擊,所以,如果過年去新加坡探親或旅遊,可不要對當地華人脫口而出哦!
以上就是新加坡春節習俗和國內的不同之處,是不是和你想像的有些不一樣呢。但不管怎樣,辭舊迎新,普天同慶,祝福新加坡華人朋友們新年新氣象,新進步,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