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領域邁出革命性一步!國家心臟中心(NHCS)開發的 SENSE 人工智慧系統,通過先進算法將心臟掃描分析時間從傳統的 2-4 小時壓縮至 10 分鐘,準確率達臨床醫生 85%-99% 水平。
這一創新技術於 5 月 20 日正式發布,今年第三季起在三家醫院展開試點,有望改寫冠心病 「無症狀突襲」 的致命困局。

致命威脅:沉默的心血管殺手
心血管疾病占新加坡死亡病例的三分之一,其中冠狀動脈疾病(CAD)是主要元兇。
數據顯示,69% 的 CAD 患者發病前毫無徵兆,一旦發作可能直接導致胸痛或心梗。
東南亞更面臨全球最嚴峻的 CAD 增長趨勢,傳統診斷流程因耗時長、依賴人工分析,難以滿足早篩需求。
AI 賦能:從 「耗時等待」 到 「即時洞察」
國家心臟中心旗下 CVS.AI 實驗室開發的 SENSE 系統,利用本地 5000 名患者、近 300 萬張掃描圖像訓練算法,可自動識別血管中硬斑塊的脂肪含量、纖維化程度等細微特徵 —— 這些參數直接關聯未來發病風險。
相比傳統流程需經 2-3 個環節的人工解讀,SENSE 將報告生成時間縮短 90%,患者有望在掃描當天獲得精準評估,醫生也能據此制定個性化藥物方案。
臨床驗證:效率與精準雙提升
「系統不是取代醫生,而是成為高效助手。」 心內科高級顧問醫生巴斯克然強調,SENSE 在受控環境中已展現媲美專業醫師的分析能力,目前正從研究走向臨床。
試點階段將在國家心臟中心、國大醫院和陳篤生醫院部署,計劃一年內完成實際環境測試。若獲監管批准,未來掃描量有望提升 2-3 倍,覆蓋更多高危人群。
挑戰與展望:構建東南亞醫療新標杆
儘管技術突破顯著,推廣仍需跨越兩大障礙:醫生對 AI 工具的接受度與患者信任度。
實驗室聯合主任鍾良副教授坦言,醫療行業傳統模式轉型需時,但 SENSE 的終極目標不僅是提速 —— 通過精準識別早期病變,可降低後期重症治療成本,甚至將防治網絡輻射至東南亞。「我們希望以新加坡為起點,讓更多人免於猝死威脅。」
從 「亡羊補牢」 到 「未病先防」,這場醫療 AI 革命預示著:當科技能讀懂心臟的 「早期信號」,人類離征服心血管殺手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隨著 SENSE 系統的落地,「十分鐘鎖定心臟危機」 或將成為新加坡醫療的新名片,為全球慢性病防治提供 「智慧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