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媒體報道,主要錄取輕微智障學生的新加坡恩園學校推出了試點計劃。學校將提供餐飲、園藝、零售以外的職業培訓,讓適合託兒工作的女生受訓。
據悉,恩園學校的學生在16歲至18歲接受的培訓結合課堂和職場實踐,一周有幾天到託兒所實習。培訓導師也會與她們進行討論,針對實習體驗鞏固所學。學校的工作人員表示:
「只要給這群學生一個機會,他們也能證明自己的能力,成為幼教領域的好幫手。」
秉持這個信念,新加坡長老會社區服務的Grow & Glow託兒所與恩園學校(Grace Orchard School)合作,培訓合適的特需學生為託兒助理。
恩園學校的介紹
據悉,恩園學校首屆參與的三名學生前年畢業後都已就業,在學前教育中心擔任託兒助理,包括主要業者人民行動黨社區基金會(PCF)經營的中心。校方希望有更多學前業者支持培訓計劃,為特需學生開拓更多的職業選項。

恩園學校學生在託兒所實習
恩園學校的一名培訓老師受訪時指出,學生主要協助教師照顧幼童,為他們換尿片、喂食、陪同教師帶孩童外出活動、陪伴孩童玩樂學習等。她說:
「學前中心的教師會引導學生,實習初期,我們也會到託兒所觀察指導。學生擁有的首要條件是,她們必須喜歡與孩童互動,對幼兒工作感興趣。此外,應對周圍環境與情況有一定的警覺意識。」
新加坡長老會社區服務的工作人員在接受採訪時說,機構會面試來培訓的學生,從中了解她們對託兒工作的興趣。在託兒所培訓時,教師把任務細化為小步驟進行示範,學生通過持續的實踐都能上手。她說:
「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特需學生也一樣,只不過她們不像一般人較懂得掩飾弱點。只要願意給她們一個機會,發揮長處,她們同樣做得到。學生畢業後能就業,即使不在我們的中心任職,我們也算達到目的。在人力吃緊的幼教行業,我相信這些學生經栽培也能成為好幫手。」
據了解,人民行動黨社區基金會的學前中心目前聘有六名恩園學校校友,部分曾參加長老會社區服務為特需學校畢業生提供的嬰幼兒保育助理培訓計劃。
新加坡政府大力支持特需學校
對於特需學校的建設,新加坡政府一直予以大力支持。據了解,新加坡本地19所特需學校由社會服務機構管理,並獲教育部資助。
新加坡教育部表示將繼續留意學校的需求,早前已宣布朝陽學校和東陵學校將建新校。另有七所特需學校從明年起陸續遷入新校。
據了解,新加坡恩園學校(Grace Orchard School)將增建新設施,並擴大收生人數。所提供的600個學額將比現有的450個多。

新加坡恩園學校
恩園學校今年下半年將遷入臨時校舍,即錦林中學(Clementi Woods Secondary)的舊校舍,以便能在工程完工前錄取更多學生。
對此,該校校長蔡鳳儀指出,新設施可更好地針對不同年齡層學生的需要,加強職業培訓。例如,學生可在新的模擬託兒所培訓室學習,培訓為幼教助理。學生也能在校內農場學習園藝。
新生融入支援計劃
為幫助學生儘快融入新環境,新加坡政府此前曾推出新生融入支援計劃。
對此,教育部兼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政務部長孫雪玲表示,一些小學已試行新生融入支援計劃,到了今年底,試點學校將增至40所,占所有小學的兩成。

據悉,到了2026年,新加坡所有小學將推出新生融入支援計劃,更針對性地幫助社交和情緒管理有困難的小一學生,適應學習環境。
教育協作人員(學習與行為支援)和教師將以小組形式指導學生,著重教導學生情緒管理、溝通等社交能力,協助他們適應課室規則。
各校每年料有五到10名學生參加新生融入支援計劃(TRANsition Support for InTegration,簡稱TRANSIT)。
孫雪玲指出,一些小學已試行新生融入支援計劃,到了今年底,試點學校將增至40所,占所有小學的兩成。孫雪玲說:
「在孩子剛開始小學旅程的關鍵時期,這種有針對性的措施將幫助學生們更好地融入學校環境,有利於打造一個更具包容性的學習環境。」
新加坡教育部指出,試點計劃的反應良好,多數學生的行為與社交能力都有所改善,能在課室獨立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