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熱帶雨林搬到學校里,你聽說過嗎?新加坡大英國協中學就是這麼做的。為了營造綠色校園,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學習,學校在校園裡打造了六個生態棲息地,分別是熱帶雨林、走廊花園、室內花園、海洋水族館、溪流和濕地。
這個學校的科學課程不是在教室里上哦,他們就在這些生態園裡上課。這些棲息地提供了機會,讓學生了解大自然如何與新加坡的花園城市相得益彰。在科學課上,學生們收集並準備土壤樣本以了解土壤健康狀況。生物學專業的學生通過拍攝植物群的照片來確定授粉方式來研究花朵的繁殖。風景如畫的空間還舉辦有關攝影、攝像和構圖的藝術課程。

有意思的是,下傾盆大雨時,熱帶雨林生態棲息地真的會出現小型山洪暴發,學生真的可以體驗「洪水泛濫的森林」是什麼樣。學生們可以親眼看到雨林和濕地等生態棲息地如何容納雨水,減緩地表徑流流入校外運河,並緩解排水系統的壓力。


這比坐硬板凳,看黑白紙書,來的更有意義吧。學校還在校園內設有室外和室內農場。學校還有一個「從農場到餐桌」的項目,學生自己種菜自己吃,西紅柿、甜玉米,應有盡有,同時他們可以了解食品生產和安全問題。


想起教育大師杜威曾說過,「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其實教育就是向學生傳遞前人積累的經驗,讓他們學習掌握這些經驗,並讓他們在社會生活中適應使用,從而更好的在社會中生存生活。既然是這樣,現在的應試教育和過去的八股科舉沒查多少的,得改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