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CBD,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
正裝白領、朝九晚五、都市麗人
新加坡的CBD隱藏著很多歷史建築
不經意間就會錯過哦
所以,今天就給大家來盤點一下
「藏匿在新加坡CBD的歷史地標」

Fuk Tak Chi
福德祠博物館曾是 新加坡最古老的華人廟宇 也是牛車水區修復建築的典範

現在福德祠博物館 現已成了一家時尚精品酒店的一部分

福德祠原是一座廟宇 主要供奉儒家和道家信眾 所信仰的大伯公 (Tua Pek Kong)

福德祠由廣東和客家移民在 1820 年和至 1824 年間出資建設 不少華人移民都來此膜拜 感謝神明護佑他們平安抵達新加坡 後來,福德祠成為 廣東和客家社群的大本營 甚至發揮了福利協會的作用 成為解決爭端的場所

儘管被時代的洪流推著前進 但是這家博物館仍保有其靈魂 跨過福德祠博物館保存完好的門檻 職場緊張忙碌的生活節奏頓時消失 在店屋和寫字樓林立的繁華商業區內 這裡可以說是一方寧靜致遠的凈土

地址:76 Telok Ayer Street, Singapore 048464
Nagore Dargah
納哥德卡殿在牛車水CBD附近

這是一座建於19世紀20年代末的 南印度穆斯林聖地 主體建築的正門上方採用了古典設計

層層築起的雕花欄杆矗立高聳尖塔 最上層是一個洋蔥小圓頂 融合了東西方建築特色

這座納哥德卡殿里除歷史文物展示外 還有一間印度餐廳 這並不是傳統意義上宗教建築的用途 應該是偏向於紀念館的作用

1974年被政府列為國家歷史建築

地址: 140 Telok Ayer Street, Singapore 068604
Masjid Sultan
令人印象深刻的蘇丹回教堂 地處歷史悠久的甘榜格南 是新加坡回教社群聚集的地點

蘇丹回教堂建於1824年 用於紀念新加坡的第一任蘇丹 胡先沙蘇丹 新加坡開埠者史丹福萊佛士爵士 當年出資3000元興建一個具有雙結構屋頂的單層建築 一百年後,教堂因年久失修破舊不堪

現在所見的回教堂是在1932年 由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 Swan and Maclaren 建築事務所旗下的建築師 Denis Santry 設計和重建

鮮為人知的是 在蘇丹回教堂重建期間 由於回教堂擴展到亞拉街 (Arab Street) 以外的範圍 所以毗鄰的橋北路 (North Bridge Road) 不得不繞著回教堂而建

這座回教堂是在 1975年被列為新加坡國家古蹟 這裡一直都是回教社群聚集之處

地址: 3 Muscat Street, Singapore 198833
Jalan Kubor Cemetery
惹蘭古柏公墓是 新加坡最古老的穆斯林公墓 它位於維多利亞街 (Victoria Street)旁

裡面有19世紀和20世紀 許多著名的馬來人和穆斯林的墳墓

該墓地由三部分組成: 一個地塊保留給馬來皇族使用 一個毗鄰穆斯林墓地由Aljunied家族 第三個區域最初指定給印度穆斯林 後來在布吉斯和班加爾商人中流行

該墓地是國家遺產委員會(NHB) 於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 進行的一項研究的重點 研究發現墓碑上刻有各種文字 表明附近的甘榜曾經存在著文化多樣性

地址:7 Jalan Kubor, Singapore 199205
Thian Hock Keng Temple
新加坡最古老的廟宇天福宮 是在慈善家陳篤生 等有權勢的福建社群領袖 鼎力支持下於 1839 年建成

早期的華人移民為感謝媽祖保佑他們 順利遠渡波濤洶湧的南中國海 都會到天福宮酬謝神恩

寺廟甚至引起了清朝光緒帝的注意 光緒皇帝在 1907 年還親自 題字寫了「波靖南溟」匾牌 (意為「南海風平浪靜」) 贈予天福宮 這塊匾牌目前在國家博物館永久展出

地址: 158 Telok Ayer Street, Singapore 068613
Ying Fo Fui Kun
應和館本是單層建築 建於清朝道光3年即公元1822年

並於道光24年重新改建為兩層建築 基本上是中國南方的宗廟建築

該建築的混凝土牆建於1822年 現在位於克羅斯街和直落亞逸 街間的繁忙交界處 將商店的街道與辦公樓的後側相連

地址:98 Telok Ayer Street, Singapore 048474
CBD中還是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景點 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去逛逛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