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信傳媒在馬來西亞伊斯干達打造的南洋街景圖,充滿氣氛 。(長信傳媒提供)
新加坡長信傳媒在馬來西亞柔佛州伊斯干達影視基地耗資超過2000萬令吉(約655萬新元)打造的「街景」——「南洋街」,已完成90%,相信很快可以供影視作品拍攝。
長信傳媒創辦人與顧問何亞發昨天接受《聯合早報》柔佛長途電訪時透露,打造「南洋街」是長信傳媒在伊斯干達影視基地的第一階段工程,目前在設計第二階段,第二階段將打造克拉克碼頭、紅燈碼頭,還有濱海灣金沙(MBS)那一帶的老教堂等等。
何亞發強調:「在伊斯干達影視基地打造的街景共有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大概花一年打造,四個階段預計五年內可以完成,總成本估計過億馬幣。」

(長信傳媒提供)
「南洋街」占地6英畝
何亞發說單是「南洋街」就涵括了多達6英畝的場地,裡頭有「唐人街」「豆腐街」,還有「檳城老街」與「馬六甲街」。街景以50年代南洋懷舊老城風格塑造,街上建築物酷似當年的市政廳、戲院、豪宅,以及配有樓梯、陽台和五腳基的傳統店屋。主要街道在日後,還會有電車圍繞在這些建築物。何亞發說接下來第二到第四階段的工程,占地約40英畝。
何亞發說,這四個階段的工程都是與馬來西亞伊斯干達特區合作:「我們簽約了10年的合作。」並說:「我們與新加坡政府談過,曾考慮在新加坡打造提供影視作品拍攝的街景,不過新加坡地很小,費用也很高。」他認為不自己打造,也不容易找到適合的街景給有年代的作品拍攝,因為政府發展城市,很多建築物和地方翻新,越來越不適合拍攝。
他透露這些街景除了提供給長信媒體自己拍攝,也將出租給外面的製作公司:「已有本地、澳大利亞和美國的製作公司來詢問。」

街上建築物酷似當年的房屋,場景設計圖還可見「福安壽板鋪」。(長信傳媒提供)
《靈魂擺渡》也租用攝影棚搭場景
伊斯干達影視基地除了有可以打造長久街景的部分,例如長信的「南洋街」,也有攝影棚供連續劇搭建「場景」拍攝,長信也租用來搭建《靈魂擺渡·南洋傳說》的「場景」。不過這些「場景」非永久性,拍完就得拆除供下個劇組使用。36集的《靈魂擺渡·南洋傳說》改編自長信傳媒超人氣冠軍網劇,今年3月已在「場景」拍攝,預計這個月殺青。
記者:李亦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