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加坡孩子在第一天上小學的時候面臨困境,對於孩子們來說面對完全陌生的環境,心裡必定會產生牴觸情緒。
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在第一天堅持下來,但是很可能開啟了「安全感模式」,不願開口說話,自然地疏遠同學,開學的這些日子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本地學生尚且如此,更不用說,面對文化,語言等差異的小留學生們了。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以及父母繞不開的話題,我們不可能用一輩子照顧他們,總有一天他們要獨自面對這個世界,成家立業,獨當一面。
而對於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必須要從小開始,小時候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是最具可塑性的時候。在這個時間段著手培養孩子的自理和獨立能力最有效果。
新加坡小學在培養孩子獨立能力方面非常重視,在教育的細節之處下足了功夫。在他們的教育理念里,讓孩子變的獨立自主是整個教育體系裡非常重要的一環。
看看來自教育部的建議:
以下就是教育部提供的一些供家長參考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
一、協助孩子熟悉學校環境
• 帶孩子參觀學校,給孩子觀看學校的圖片。也可以在各小學的開放日那天帶孩子去體驗以下學校的氛圍。
• 告訴孩子,上學後每天將有新的日程安排,如穿校服、去食堂用餐以及在休息時間和同學一起玩遊戲。
• 鼓勵孩子練習學校生活的禮儀,如提出請求、排隊購買食物、整理書包,以及為校方和家長互相傳達信息。
• 讓他知道,在學校里該向誰求助(如級任或學校輔導員)、如何求助。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扮演相關的角色。
• 讓孩子結交新同學、學習新事物,對新的體驗感覺新奇有趣。
二、時刻關注孩子
• 重視與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切勿只是注意他的成績和表現。
• 建立和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尊重和聆聽孩子的想法。
• 不管成績如何,依然對孩子付出關愛
• 肯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專注學習過程,切勿過分注重分數。
• 幫助孩子達到他所設的目標,請勿將孩子的表現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
• 不吝於讚美孩子。
• 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共享天倫之樂。
• 鼓勵孩子,在他沮喪低落的時候給予支持。
• 聆聽孩子的需求。

三、建立孩子良好的品格
家長是教育孩子和灌輸正確價值觀的關鍵人物。品格與公民教育課程及級主任時間注入了「家庭時光」環節,目的是要通過所建議的活動,加強親子關係,以鞏固學校教育的成果。
• 了解孩子的優點和弱點,協助孩子發揮所長。
• 對孩子抱著務實的期望,並設下能夠實現的目標。
• 按部就班、設定目標,讓孩子達成目標, 體驗成功。
• 以同理心與關懷管教和懲戒孩子。
孩子的行為不當可能是他當時為滿足需求最好的嘗試。不當的行為必須以理解和關愛去讓他明白後果並加以糾正。
協助孩子了解他所選擇的行為是不正確的,也讓他認識到滿足需求的正確方式。
四、協助和引導孩子學習
• 協助孩子制定上學和做作業的時間。
• 配合孩子的學習方式或習慣,營造有利的學習環境。
• 教導孩子注意自己的行為,灌輸自律觀念。
• 了解和留意孩子的需求和恐懼。
必要時,要向校方(級任、輔導員、學生事務主任、學習支援協調員)或其他專家求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