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耀棟在《孺子可教也》飾演放養式教育的「羊爸」。(新傳媒提供)
張耀棟在新劇《孺子可教也》(以下簡稱《孺》)詮釋放養式教育的「羊爸」,他與《聯合早報》分享自己的童年,原來他的父母也是「羊父母」,沒給他過多學習壓力,他還自爆小時候調皮搗蛋,常常和弟弟玩得髒兮兮回家,遭父母責罵。
《孺》故事以三個家庭的爸爸為主軸,看他們如何以不同的教育方式應對小六會考。其中有放養式教育的「羊爸」張耀棟,採用軍事教育的「鷹爸」陳邦鋆和充滿愛的「兔爸」林明倫。
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
在甘榜長大的張耀棟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時說:「當時父母沒有給我們太大的壓力,但我們自己也會緊張(學業)。」
兄弟倆當時一個6歲、一個七八歲,但已經會騎腳踏車到很遠的小森林的池塘捕魚和探索,還會到跑到垃圾堆玩得一身髒兮兮的,回家後免不了挨一頓罵。
後來升上中學,張耀棟和弟弟終於「覺醒」,開始專注於課業,父母還為他們請了補習老師,他說:「我們會督促自己,雖然我和弟弟喜歡看漫畫和小說,後來接觸到儒家思想後,開始懂得更多道理。我們應該學會照顧自己,因為父母只能給予經濟上的支持,要靠自己努力讀書。」
同情小孩課餘要拍戲
飾演人父的張耀棟,和自己「兩個小孩」的對手戲最多,他說:「有時會很同情他們,因為年齡很小,拍攝時還要應付考試,放學後還要來拍戲,我覺得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戲中的孩子們都沒有什麼演戲經驗,身為「父親」,張耀棟怎麼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呢?他笑應:「其實我也沒辦法(時刻照顧他們),因為我自己也很忙。而且大家在現場都是待機狀態,所以只能給予他們多一些耐心,或當下給他們一些提點。但他們都很努力,來之前都做了功課,背了台詞。有些東西他們雖然不懂,但也是好事,因為那就可以呈現他們最童真的一面。」

江松恆(左)和陳睿恩在劇中飾演張耀棟的孩子。(新傳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