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倦鳥知返,旅居加拿大13年,斯畾(張玉華)回家了,第一餐吃的是本地炒粿條,她宣告正式回新發展!
坦率的斯畾接受《新明日報》訪問,也首次回應當年離新「出走」事,她感嘆:「不是我要放棄這裡(新加坡),而是我必須生存下去。」
背後原因令人訝異,條件優秀的斯畾,當年居然沒被續約。
她的演藝路曲折,當歌手時也曾被問:「想不想走捷徑?你願意犧牲什麼?」,完全是震撼教育。
她告訴記者,如果真需要那麼做來成就音樂,那音樂真正的意義在哪裡?「所以我拒絕了,我至今睡得很安心。」
聯繫上斯畾時,她剛回新,需要打點的事不少,原本早兩個月就能回家,卻因為7歲愛犬小影子辦入境手續過程繁複,前後經歷健康(驗血)檢查、打了三支預防針等程序拖了很久。

斯畾與愛犬小影子。(受訪者提供)
回新定居 陪伴年邁母親
斯畾回新,除了想家,也是為了陪伴年邁的母親,張媽媽見到女兒回家可有激動落淚?
「沒有,媽媽是個向來沒有太多表情的人,有些話也不需要說。」
回新之後,她迫不及待吃的第一餐就是炒粿條,問起斯畾回新後的演藝計劃,聲音甜甜的她笑說:「開始有聊不同性質的演出、比如當主持、演戲(樂意簽約新傳媒拍戲嗎?)當然會接受啊!」
在外地闖蕩多年的斯畾,見多識廣,接戲會否特別挑劇本?
「在我眼裡,其實沒有不好的劇本,重要的是自己演得好不好。」
一般人盡在埋怨劇本差,斯畾更在乎自己的表現是否達標。
往外闖從未丟臉
顏值與演技兼備的斯畾曾是報業傳訊阿姐。報業傳訊結束,她過檔新傳媒,但三個月後就離開,令人留下很多疑團,但斯畾不曾解釋。
但這一次回新,她被追問之下,攤開了往事,「約滿之後我沒被續約、也沒獲得解釋,我離開不是放棄這裡,而是我必須生存下去。」
斯畾先到中國台灣發展演藝工作、錄製第四張專輯,2009年去了加拿大,但她說:「新加坡永遠是我的家鄉,永遠是我成長、栽培我的地方,我的心一直都在!」
斯畾感恩往外闖之後,她自問從未丟臉,反而為新加坡在國外爭光、看到本地藝人打開了海外的市場,「求人不如求己,不是嗎?」
她身上有一種被歲月磨練出來的雲淡風輕,面對挫敗,她說:「職場上有誰不曾受委屈?」
「像碰到一些不太講道理的合作夥伴,必須學會冷靜處理;藝人紅或不紅都可能被百般挑剔。」
她輕描淡寫說,像演戲,有劇組要求她在山崖邊拍戲,越靠近崖邊越好,因要在遠處取景,卻沒為她買保險,萬一墜崖……怎能讓命如此輕賤?
還有,當模特兒時跳入水裡「游來游去」,兩天浸泡水裡長達18個小時,先是泳池後是跳海,拍攝時游到水底穩住重量,工作人員說「上來才能上來」,連休息時間都沒有,由於水位很淺,下水時身體摩擦到水中粗糙的石頭、苦不堪言。斯畾說:「上岸時,手手腳腳都是傷。」
斯畾也曾因慈善節目脊椎及脖子嚴重受傷,但被要求封嘴,「當時受傷花的醫藥費都是自己付的」。
她說:「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不順心的事,委屈與挫敗會讓自己更加堅強,即使忍不住哭了,我也不會讓眼淚弄花妝容,影響到拍攝。」
圈內潛規則 拒絕走捷徑
演藝圈帶性暗示的潛規則對斯畾見怪不怪,「一概拒絕,我不走捷徑,很『笨』喔?」
回新之前,斯畾已接到片約,但後來卡住,原因是她太年輕。
「我覺得很奇怪,在加拿大我拍英語科幻短片『Parmoona Cash』贏得最佳女主角,演的就是一個60歲的女人!要扮老,打扮一下就可以了。「
遊歷各國,很多點點滴滴的或溫馨或感慨的事都烙印她腦海,她計劃未來出書,我手寫我心。
圖、文: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