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英國《金融時報》(以下簡稱FT)公布了2018全球EMBA(行政人員工商管理學碩士)課程排名,香港科技大學與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合辦的Kellogg/HKUST EMBA課程第9度榮登榜首:
今年的排行榜首次納入了企業社會責任(CSR)指標,這項新指標基於企業社會責任、倫理、社會和環境議題占核心課程的比例。

《FT》每年均會選出全球前100位的EMBA課程, 至今已有18年歷史,評審準則以薪資、薪資增幅、女性比例、博士學位、研究、事業目標與國際性各方面厘定。
主要涉及事業發展、校園多樣性及學術素質3大項,共分16個不同範疇。
而今年的排行榜首次納入了企業社會責任(CSR)指標,西班牙Iese商學院(Iese Business School)在這項新指標中名列榜首。
Top 10排名如下:

新加坡院校排名:

這其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商學院開辦的EMBA課程在《FT》的最新排行榜上,排名飆升12個位置,名列全球第18。
南大表示,課程畢業生的平均年薪比去年增加近6%,達到27萬1154美元。

「他們(EMBA畢業生)畢業三年後的平均薪水,也比報讀課程前的多出51%,增幅比去年多了16個百分點。」
南大商學院的EMBA課程每年錄取大約40名來自15個國家的學生。
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

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是全球商學院前五十強的常客,還是新加坡第一所同時獲得EQUIS和AACSB國際質量認證的商學院。
?EMBA課程設計給什麼樣的學生?
EMBA全名是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與MBA的差異就是在「Executive」。

E代表的是Executive(經理人),也就是設計給在各行各業多年的管理階層,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進修,期待在公司或產業更上一層樓,成為地區或總部的管理階層,因為身份跟MBA學生不太一樣,所以很多EMBA不會對GMAT成績要求過多。
?MBA 和 EMBA
如今越來越多人考慮透過出國進修讓自己的職涯再進階,面對不一樣經歷的學生,現在大部分的商學院都提供MBA、EMBA的課程。
兩種課程的相似之處在於授課老師及上課的地點都差不多,但是在上課內容、課程長度及學費各方面可能有些差異。

而通常觀點是,MBA與EMBA課程最大的差異就是申請者未來從事的職業差異:
與全日制MBA的畢業生相比,EMBA畢業生更多從事工業和製造業,受僱於金融或諮詢行業的可能性更小。
根據《FT》的研究顯示,17%的EMBA畢業生受僱於工業或製造業,幾乎是MBA畢業生的三倍。
只有10%的EMBA畢業生從事諮詢工作,還不到無工作經驗的管理學碩士(MiM)畢業生比例的一半。

EMBA和MBA畢業生畢業三年後的平均薪資(22萬美元和14.6萬美元)差距與MBA和MiM畢業生(14.6萬美元和6.7萬美元)之間的差距相似。
然而,MBA畢業生的薪資漲幅最大,較攻讀MBA之前普遍較低的薪資上漲107%,而EMBA畢業生的薪資漲幅為59%。MiM畢業生的薪資增長不可比,因為基數是他們畢業後首份工作的薪資。
「
EMBA與MBA最大的不同點:
1.EMBA主要針對在職一定年限以上的中高階幹部;
2.EMBA多半採在職方式開課(非上班時間或周末);
3.無需過高的學業成績或是考試成績門檻;
4.EMBA課程內容主要以實務上的應用與交流為主;
5.學員來源多元廣泛,橫跨不同產業;
6.一般來說EMBA的學費為MBA的一倍以上。
由於上課時間較少,所以念完EMBA的學程大約也要花兩年時間,不過以ROI(投資報酬率)來看,能一邊工作一邊進修,有些人甚至能得到公司的學費贊助,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院校推薦……
除了上文所述南大商學院,作為亞洲教育的標杆,新加坡還有哪些排名前列的大學商學院呢?
01 /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新加坡校區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是全球最頂尖且最大的商學院之一,在歐洲(法國)、亞洲(新加坡和阿布達比)設有三個校區。
INSEAD成立於1957年的二戰之後,彼時歐洲百廢待興,兩位就職於哈佛商學院的法國教授認為,歐洲的振興需要一批合格的職業經理人和企業家,於是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應運而生。
02 /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作為亞洲的全球性商學院,以獨一無二的東西方多元化商業管理思想和實踐而聞名。
新加坡國立大學是全球第一家開設中文EMBA的海外院校,迄今已辦學逾20年。
03 / 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學院

新加坡管理大學的定位是財經類大學,所以在其商學院自然表現不俗。這所以華人之光李光前先生命名的商學院未來的發展無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