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岸公園出現100多顆極度瀕危海龜蛋,國家公園局出動保育團隊為海龜蛋「搬家」,讓即將出生的小海龜在姐妹島找到溫暖的新家。
極度瀕危的玳瑁海龜每逢6月至9月,都會「登陸」本地海灘下蛋。這些蛋可能被環境干擾,或被蜥蜴捕食,影響他們的生存機率。
為提高海龜蛋的存活率,國家公園局去年起在姐妹島啟用本地首座海龜孵化場,讓面臨威脅的海龜蛋有安身之處。

公園局在近200名義工的協助下,定期巡邏,一旦發現海龜蛋面臨威脅,就會將它們緊急搬到姐妹島。母海龜每次會下100多顆蛋,本地去年約有10批海龜蛋成功孵化,其中三批面對威脅的蛋,被送往孵化場,在受保護的環境下孵化。
星期三清晨,公園局就出動保育團隊,為一批產在工地旁的海龜蛋「搬家」。
公園局國家生物多樣性中心海岸與海洋生物多樣性高級經理鍾厚藝指出:「小海龜必須靠月光來指引他們回到大海。工地晚上的照明燈會使小海龜迷路,曾經有巡邏義工發現小海龜徘徊在街燈前,遲遲不游進大海。」

孵化場設有鐵籠、溫度探測器、水平面探測器,以及監測攝像機,確保海龜蛋不受外部環境干擾。海龜蛋一般需要近兩個月的時間孵化,本地去年約有八成的蛋成功孵化。
鍾厚藝強調,公眾若發現海龜或海龜蛋的蹤跡,不該接近或擅自移動。因為這可能嚇跑準備下蛋的母海龜,或導致海龜蛋發育不全。
